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病例報道:小兒反復發熱竟是化膿性關節炎

病例報道:小兒反復發熱竟是化膿性關節炎

  近期,NEJM 上報道了 Richard C. Cabot 等學者提供的一則小兒反復發熱的特殊病例,該病例已應用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再繼續教育學院的「兒科基礎治療」課程中,病例詳情如下。

  患兒,女,9 月,因反復發熱 9 天入院。於 9 天前開始發熱,未予特殊處理,4 天後體溫降至正常。入院前 2 天再次發熱,體溫最高達 40.2℃ 。病程初初精神狀態尚可,近 2 日精神狀態不佳,食欲下降,一般情況差。

  入院前 2 月,有反復發熱史,疑泌尿系感染及中耳炎,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抗感染治療。既往史:宮內即發現有左側盆腔異位腎。家族史:曾有一個姐姐有泌尿系感染病史。

  體查方面,低熱,心率增快,166 次 / 分,咽稍紅,左側腹股溝可觸及少許淋巴結,余無特殊異常。檢查方面:白細胞增高,19.5*109/L,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111 mm/h,CRP 增高,159.3 mg/L,余檢查無特殊異常。 臨床上結合反復高熱、持續心率增快、感染指標增高等,考慮感染存在,予以「頭孢曲松」實驗性抗感染。

  入院後 22 小時母親發現女嬰在靜脈穿刺時,右下肢活動頻繁,醫生進一步檢查下肢,發現左側腹股溝觸及飽滿,其皮膚可見紅疹,左側大腿處於內旋狀態,髋關節及膝關節屈曲,左髋關節被動運動無限制,但無主動運動,考慮化膿性關節炎可能,進一步完善 X 線檢查。

  同時完善超聲檢查,證實左側髋關節有滲出,關節囊腫脹。緊急行左側髋關節切開術,當打開關節囊時,可見大量的膿液,此次的膿液培養及此後的關節腔穿刺治療中的膿液培養均未找到明確病原體,但常規檢查符合化膿性關節炎改變。

  此後予以「頭孢曲松 + 萬古霉素」治療 7 天,後改為達托霉素,入院第 12 天,熱退後予以出院,接著於當地接受了 6 周靜脈 +6 周口服抗生素治療。

  現目前隨訪至 3 歲 10 月,此女童很好動,身體健康,但是左腿運動少,且經常摔倒。在測試中,走、跳時可見特倫德倫伯格步態(當患肢受力,其骨盆有健側向患側傾斜),左腿呈外旋狀態,左髋關節內旋受限。分別於 19 個月及 3 歲 10 月復查骨盆片如下:

病例報道:小兒反復發熱竟是化膿性關節炎

  19 月骨盆片:左側股骨頭的骨化中心吸收,關節腔有輕度的增寬及縮短,左側股骨頭及股骨頸硬化、邊緣不規則。

  該患兒目前仍然在監測中,雖然未予以積極的干預,但將來很有可能需要接受矯形手術。

  化膿性關節炎是兒外科急症,早期診斷及合理的治療對於結局很重要,雖然骨骼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是關節及骨骺軟骨無法修復。除了要考慮到感染對於兒童一般健康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到有關節破壞的可能。由於細菌及自身細胞受到炎症激活後,可開始釋放強有力的蛋白水解酶,這些酶可破壞透明軟骨。

  部分研究表明,當細菌定植後 6-8 小時開始出現軟骨的破壞。對於表現為下肢負重無力、發熱及 ESR、白細胞增高等需考慮,但對於非行走期嬰兒來說某些表現可不典型,臨床醫生故需仔細詢問病史及觀察病情,及早完善相關檢查,當高度懷疑時,需及時完善病理檢查。此例雖然未找到明確的病原體,但研究表明,約有 50% 的化膿性關節找不到明確的病原體,故而在選用抗生素時,應結合年齡、預防接種、當地流行病學等情況選用盡量能較全面覆蓋常見細菌的抗生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