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病因 >> 關節損傷是怎麼引起的?

關節損傷是怎麼引起的?

  關節損傷分為踝關節扭傷、肩關節脫位、肘關節脫位、髋關節脫位、桡骨小頭半脫位,其具體發病原因如下所述。

  1、踝關節扭傷

  踝部包括踝關節和距骨下關節,是下肢承重關節。前者由胫腓骨下端與距骨體上面組成,後者由距骨下面與跟骨組成。胫腓骨下端有內外踝和側副韌帶連接,使踝關節相當穩定。內踝下有堅韌的三角韌帶,止於跟骨、距骨和舟骨,能限制足的過度外翻活動。外側韌帶即腓跟韌帶和腓距前、後韌帶,此韌帶比較薄弱,作用為限制足的內翻活動。在過度的強力內翻或外翻活動時,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處跌下或跑跳時落地不穩,均可引起外側或內側韌帶損傷,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

  2、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至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岡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3、肘關節脫位

關節損傷是怎麼引起的?

  肘關節後脫位最為常見,大多發生於青壯年,由傳達暴力和槓桿作用所造成。跌倒時用手撐地,關節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尺、桡骨長軸向上傳導,使尺、桡骨上端向近側沖擊,並向上後方移位。當傳達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後伸時,尺骨鷹嘴沖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產生一種有力的槓桿作用,使止於喙突上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前壁撕裂。肱骨下端繼續前移,尺骨鷹嘴向後移,形成肘關節後脫位。由於暴力方向不同,尺骨鷹嘴除向後移位外,有時還可向內側或外側移位,有些病例可合並喙突骨折。肱前肌被剝離,以致形成血腫,肘關節脫位可合並肱骨內上髁骨折,有時骨折片嵌在關節內阻礙復位,可有尺神經損傷。

  4、髋關節脫位

  脫位分為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後脫位是由於髋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若髋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髋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如髋關節在中位或輕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髋臼骨折,股骨頭沿骨折處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脫位,很少見。如髋關節處於外展位,股骨大粗隆與髋臼上緣相頂撞,以此為支點繼續外展,暴力沿股骨頭長軸沖擊,可發生前脫位。股骨頭可停留在閉孔或恥骨嵴處。如在下蹲位、兩腿外展、窯洞倒塌時,也可發生前脫位。

  5、桡骨小頭半脫位

  常見於2~4歲小兒,因桡骨頭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較松弛,當強力牽拉時,易發生脫位,桡骨頭被拉至漏斗環狀韌帶的遠側,有時部分韌帶嵌於肱桡關節之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