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一些毛病查來查去查不到原因,讓人很是苦惱。對此,醫生表示,許多貌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症狀,其實都是由脊柱問題引起的,臨床上稱之為“脊源性疾病”。因此,若出現一些查不明原因的毛病,應想到脊椎的問題,及時就醫,讓醫生根據症狀表現、定位檢查、診斷性治療等予以確診治療。
眩暈原是頸椎病惹的禍
年過七旬的劉阿姨這幾天一起床就頭暈耳鳴,由於她患有高血壓,以為是自己忘了吃降壓藥的緣故。但服藥後,劉阿姨的血壓仍然是160/100mmHg降不下來,她只好住院治療。經過三天治療,雖然血壓降下來了,但翻身、轉頭時劉阿姨仍然會有短暫的頭暈。最後請頸椎病科醫生會診,最終確診與頸椎有關,屬頸性眩暈,經脊椎關節矯正訓練後,劉阿姨頭暈耳鳴的症狀終於減輕了。
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一出現眩暈等症狀多想到的是心腦血管疾病,較少考慮頸椎的問題。對此,石家莊市第三醫院頸椎病科主任龔樹輝表示,脊柱作為人體的支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脊柱形態力學失衡而引發的脊柱相關病症,當前被證實的已有100余種,統稱為“脊源性疾病”。
由於脊源性疾病表現較為復雜,往往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龔主任指出,在脊椎不同的位置出現問題,所導致的症狀也有所區別。例如頭暈、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打鼾、慢性咽炎或慢性鼻炎等,都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若在出生時頸椎有產傷,則可見斜視症狀;嬰兒發育差、缺少爬行鍛煉時,則可因頸椎功能不良,影響平衡功能,從而體現為內八字。胸段脊椎受傷或有相關疾病,則可出現便秘、腹痛或尿床、便次增多等胃腸症狀,以及失眠、多夢、早搏等症狀。骶椎受損則可見痔瘡、痛經等表現。
創傷、受涼均可致病
龔主任表示,脊源性疾病的發生及相關症狀的出現,與姿勢、飲食、創傷、受涼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首先,若平時動作、姿勢不合理,形成不正確的姿勢體態習慣,就可使脊椎平衡功能受損而出現不適症狀;其次,飲食不合理也會使營養供應不足,影響骨骼支撐力,從而會出現保護性、代償性的姿勢,如二郎腿、背手等;再次,若有創傷、損傷,同時維護不足、醫療護理不到位時,即可出現脊柱功能不良或變形,遺留後遺症,到一定年齡或再次損傷時,就可出現相關症狀。
此外,在炎熱天氣裡發生脊源性疾病相關症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涼。若因貪涼而過度吹空調、吃冷飲等,除了容易受涼患上感冒等病,同時還會使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影響肌張力,使關節活動受限而出現症狀。
三步驟助診療
由於脊源性疾病表現較復雜,許多患者不能在第一時間確診從而延
誤治療。對此,龔主任提醒,脊源性疾病多伴有頸部或腰背部的酸困不適症狀,活動受限,若伴隨這些症狀出現心慌、頭暈等不適,就應考慮到脊源性疾病的可能。
有了相關症狀,即可通過相應的檢查如拍X光片等,來看脊柱有無相應機構性變化或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等,以此幫助確診。
在症狀、檢查之外,有時還可做診斷性治療,即針對症狀進行相應的治療,既幫助診斷又達到了治療的目的。
培養日常好習慣
日常坐臥站立行保持良好姿勢,正常休閒體位姿勢即可。
飲食營養平衡。在飲食均衡、多樣化的基礎上,可適當多吃一些牛奶、蝦皮、海帶、綠葉菜等,這些食物均有增強骨骼、韌帶、肌肉的強度的作用。
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和運動習慣。兒童應加強室外活動,保證一定的日照時間;成人則應有一套自己的運動習慣,例如女性可選擇瑜伽、舞蹈等鍛煉平衡的項目,男性可學點武術等增強肌肉力量的項目。
好睡眠、好睡姿。睡眠時的臥床休息可減少脊柱壓力,幫助恢復彈性,因此足夠而良好的睡眠是不可缺的。另外,還要有好的睡姿,無論平躺側臥,都應保證脊柱正常曲線。臥具選擇上,床墊最好硬一些,以提供脊柱必要的支撐;枕頭要可以塑形,平躺時低一些,側躺時高一些;枕寬應等於頭頸長度,枕長應等於肩寬,填充物應為枕頭的3/5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