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左右對稱,有很多的韌帶將關節緊密連接一起,有很多的腰背臀腿肌肉直接或間接地和骨盆相連,這個關節被認為是微動或不動關節,長期以來醫學界和解剖學界對骶髂關節可能出現紊亂或扭動傾向爭議很大。但客觀存在的現象是:很多慢性膝關節疼痛的跑者如果經過仔細檢查,可發現疼痛的根源在於骶髂關節的紊亂失衡。
下面說說會有哪些現象大家應引起重視。不少人早期的時候會有一側下腰部或者髋關節後側隱隱作痛,有時腹股溝或大腿還會有痛感;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如坐立、站立、躺臥等等)會加重疼痛症狀,坐立位站起、向前彎腰、上樓梯、爬山等活動會引發或加重疼痛。
如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會出現腰肌張力不平衡,患側髋外展外旋肌和髂胫束(這是在大腿外側人體最長的一條韌帶)緊張僵硬等症狀。經常出現的伴隨症狀有:下腰部肌肉(豎脊肌)和臀部肌肉痙攣疼痛,有明顯痛點,患側的髂後上棘一般有明顯壓痛,嚴重時屈髋也可能受限和疼痛,腰椎曲度變平,嚴重的走路出現跛行,患側下肢呈現保護步態,並伴有漸進的膝關節疼痛。不過也有人沒有什麼明顯的腰臀部症狀,而是以膝關節逐漸疼痛為主。
如果仔細回想,大部分人都有單側局部損失史,比如滑倒單側臀部先著地、突然劇烈的腰臀部扭轉動作、彎腰工作時突然轉身、長期在馬路的一側跑步等等。由於腰髋臀腹部位有很多肌肉和骨盆的結構相連,比如梨狀肌、股二頭肌、臀大肌、豎脊肌、背闊肌、髂腰肌、腰胸筋膜等等,這些軟組織都會受到骶髂關節紊亂的影響,骶髂關節紊亂的患者常常會有肌力減退和局部耐力下降等問題,比如:腘繩肌柔韌性差、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痙攣疼痛、下腰部肌肉痙攣疼痛、膝關節疼痛、髂胫束過度緊張、髋關節過度外旋等現象。
核磁檢查可以排除腰骶部位其他問題,如椎間盤突出等,CT掃描可以比較詳細地看到骨盆及骶髂關節骨性結構的情況;但是這些檢查對於骶髂關節紊亂的診斷並不是十分准確和敏感,只可作為輔助手段,臨床手法和功能檢查更為重要,檢查時可能會發現腰部活動(特別是旋轉)受限。
確定了慢性膝關節疼痛的根源如果是骶髂關節紊亂所致怎麼處理呢?方法一是手法治療:利用患者自身的相關肌群力量進行矯正,並松解相關緊張肌群;方法二是針對性運動鍛煉,設計鍛煉計劃要考慮提高髋腰部和腹部的肌肉力量、控制能力和耐力,小肌肉的控制對於穩定腰椎和骶髂關節十分重要,比如臀橋的練習,練習的關鍵是要保持微微收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