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是因為頸部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頭痛。而通常的頭痛多由頭部本身的病變所引起。由於本病是頸椎病的一種特殊表現,因而用治療頭部疾病的方法治療本病,就會事倍功半。
那麼,頸源性頭痛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有什麼表現,又怎樣診治和預防呢?下面就這些問題作一介紹。
一、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
(一)、解剖學基礎與頸源性頭痛的關系
高位頸神經包括第1~4頸神經,與頭痛關系密切。第1頸神經分布到頭後肌群,該神經後支內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纖維。第2頸神經與來自第3頸神經的纖維共同組成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這些神經是傳導頸源性頭痛的主要神經。上述這些神經的分支進入顱腔前的成角處,容易受到椎骨突起及肌肉在附著處的刺激及損傷而導致頭皮出現感覺減退、過敏或疼痛。另外,來自嗅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三叉神經傳入支與第1~3頸神經後根傳入纖維在頸髓1~2節段內相鄰近,因此當這些頸神經受卡壓或炎症刺激時可出現牽涉性頭部疼痛、耳鳴、眼脹以及嗅覺和味覺改變,類似鼻窦、耳部或眼部疾病的表現。
(二)、頸椎及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椎間孔狹窄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或突出後使椎間孔變形變窄。此時,椎間孔內通過的神經和血管,都可因壓迫、牽拉、成角和炎症而受到刺激。除了直接產生根性疼痛(上肢放射痛)外,神經末梢釋放炎性介質,導致分布區域內軟組織炎症也可產生頸部和頭部症狀,
(三)、肌肉痙攣
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肌肉持續收縮導致肌肉內血管受擠壓供血減少,繼發肌痙攣,引起組織缺血,代謝產物聚集,引起軟組織損傷和肌筋膜炎,由於第1、2、3頸神經離開椎管後大部分路徑在肌肉組織內,就會受到頸部病變軟組織的炎症、缺血、損傷、壓迫等刺激,並通過其對頭部神經的關聯影響,引發頸源性頭痛。另外,冗長而乏味的精神話動或體力勞動,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頸部神經—肌肉的緊張,這也是青少年頸源性頭痛的常見原因。
二、頸源性頭痛的臨床表現
頸源性頭痛患者的年齡廣泛,女性多見。病程較長者工作效益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易疲勞,生活和工作質量明顯降低。早期多為枕部、耳後部、耳下部不適,悶脹或酸痛感,逐漸出現疼痛。並擴展到前額、顳部、頂部、頸部。可伴同側肩背上肢疼痛。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可誘發疼痛加重。用手持壓疼痛處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可減輕頭痛。
體檢可發現在耳下方頸椎旁及乳突下後方有明顯壓痛。病程較長者可有頸後部、顳部、頂部、枕部壓痛點。部分患者壓頂和提頸試驗陽性。X光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頸椎退行性改變, CT檢查多無特殊變化,少數患者可見頸椎間盤突出,但與疼痛部位及程度不一定相關。
三、頸源性頭痛的診斷
根據症狀、疼痛部位、性質、體征,除外其它可致頭痛的器質性疾病,多能迅速確定頸源性頭痛的診斷。上部頸椎旁、乳突下後部、及頭部壓痛點是診斷頸源性頭痛的重要依據。對於症狀、體征不典型的患者可進行頸神經局麻藥阻滯作診斷性治療。若注射後疼痛迅速減輕或消失,有助於確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