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一些毛病查來查去查不到原因,讓人很是苦惱。對此,醫生表示,許多貌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症狀,其實都是由脊柱問題引起的,臨床上稱之為“脊源性疾病”。因此,若出現一些查不明原因的毛病,應想到脊椎的問題,及時就醫,讓醫生根據症狀表現、定位檢查、診斷性治療等予以確診治療。
眩暈原是頸椎病惹的禍
年過七旬的劉阿姨這幾天一起床就頭暈耳鳴,由於她患有高血壓,以為是自己忘了吃降壓藥的緣故。但服藥後,劉阿姨的血壓仍然是160/100mmHg降不下來,她只好住院治療。經過三天治療,雖然血壓降下來了,但翻身、轉頭時劉阿姨仍然會有短暫的頭暈。最後請頸椎病科醫生會診,最終確診與頸椎有關,屬頸性眩暈,經脊椎關節矯正訓練後,劉阿姨頭暈耳鳴的症狀終於減輕了。
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一出現眩暈等症狀多想到的是心腦血管疾病,較少考慮頸椎的問題。對此,石家莊市第三醫院頸椎病科主任龔樹輝表示,脊柱作為人體的支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脊柱形態力學失衡而引發的脊柱相關病症,當前被證實的已有100余種,統稱為“脊源性疾病”。
由於脊源性疾病表現較為復雜,往往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龔主任指出,在脊椎不同的位置出現問題,所導致的症狀也有所區別。例如頭暈、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打鼾、慢性咽炎或慢性鼻炎等,都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若在出生時頸椎有產傷,則可見斜視症狀;嬰兒發育差、缺少爬行鍛煉時,則可因頸椎功能不良,影響平衡功能,從而體現為內八字。胸段脊椎受傷或有相關疾病,則可出現便秘、腹痛或尿床、便次增多等胃腸症狀,以及失眠、多夢、早搏等症狀。骶椎受損則可見痔瘡、痛經等表現。
單位體檢,拍頸椎的正側位片算是常規項目,很多人拿到報告後發現,明明經常頸部疼痛難受的,卻顯示未見骨質增生,而平日沒有肩頸不適的人卻被告知有頸椎骨質增生。這是報告拿錯了?還是另有起因?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咨詢了廣州軍區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外治學會副主任委員段俊峰教授。
“脖子疼”,有以下幾種原因
為何一些人未見骨質增生,卻頸肩不適呢?段教授認為對頸椎病的認識要與時俱進了,“過去的醫學認為,頸椎病應該是拍片發現有骨質增生才被確診,看到骨質增生才叫頸椎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頸椎病的定義已經被修改,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椎間關節退變等累及到周圍的組織如血管、神經根、脊髓或交感神經、軟組織而引發的一系列症狀,都稱為頸椎病。”
看來,頸椎病產生的痛疼、麻木、眩暈等症狀由很多原因可引起,涉及到頸椎椎體、椎間盤退變、椎間關節錯位、骨質增生、頸部軟組織勞損等因素,骨質增生只是引起頸椎病的一種因素。所以不能但從頸椎有沒有骨質增生來評判是否有頸椎病,兩者不能劃等號。
為什麼我年輕時候脖子不疼?
段教授指出,人的一生中,頸椎生長發育到老化可以人為地看做四個階段:即生長發育、退變、失穩和再穩定。頸椎病發病最多的是在退變、失穩階段。每個人的脊柱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四個部分,椎體構成比較堅硬,每一個椎體上下連接就靠椎間盤,人體脊柱有23個椎間盤,椎間盤是由髓核、纖維環和上下軟骨板結合而成,椎間盤作用在於使上下兩節椎體緊密聯結在一起,來維持脊柱正常的形態和功能,加上椎間盤的水分比較多,有彈性,能緩沖人體在運動時的震蕩。
椎間盤和椎體疊加形成的一定的高度,附著在周圍的韌帶、肌肉就像外穿的一件衣服一樣,有連接、保護和穩定作用,在20歲之前,椎間盤處於生長發育期,很飽滿,水分很充足,此時頸椎的各項功能都運轉得很好,人體不會感覺有一些異樣。
少量增生,也不用太緊張
骨質增生大家都比較熟悉,它是頸椎退變失穩之後、為了恢復椎體穩定的一種代謝補償結果。退變失穩後的頸椎勞損損傷,局部肌腱、韌帶或微血管撕裂而形成腫脹、血腫,經過修復、機化、鈣化或骨化,最後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體前緣的骨贅,也就是骨刺,一般能通過常規的正側位X片觀察到。
段教授提到,“臨床上發現,X片顯示頸椎椎體前緣有少量增生的患者,不必太過緊張。而在椎體後緣產生的增生就比較危險,容易影響到脊髓、神經根,要及時找醫生進行治療。”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組織或神經、血管等組織,才會有頸椎病的這些症狀;如果增生影響不到其周圍的重要組織,並不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因此並不是說一發現骨質增生就必須治療。這就是解釋了為何平日沒有肩頸不適的人卻查出頸椎骨質增生的原因。
軟組織受傷 脖子也會疼
頸椎病還與頸部軟組織有關,這些軟組織包括肌肉、筋膜、肌腱韌帶、關節囊。如果頸椎周圍出現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都會引起頸椎病。急性損傷一定要完全治好,否則會留下後遺症;而慢性勞損就是指某些部位的軟組織用得過多,負荷太多導致損傷,如果這些肌肉、韌帶出現的鈣化、血腫等卡壓刺激了周圍神經,或者韌帶韌帶松弛產生的“皺褶”影響到周圍的脊髓和神經根,都會出現頸肩部以及四肢疼痛、麻木、不舒服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