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吧。
病因
一、軟骨病變
一般認為軟骨是骨關節炎最早發生病變的部位。開始出現局灶性軟骨表層軟化,表面租糙,呈灰黃色,失去正常彈性,並呈小片狀脫落,表面有不規則的小凹或線帚樣小溝,多見於負荷最重處。進一步發展出現軟骨面微小裂隙,明顯粗糙和糜爛,逐漸形成潰瘍,潰瘍的大小、形態及深淺不一,深者可達骨質,受累范圍廣泛者可見軟骨大部脫失,有的軟骨細胞或骨贅脫落,在關節內形成游離體。
二、骨質改變
軟骨剝脫,軟骨下骨板暴露,骨面下骨髓內血管和纖維組織增生,不斷產生新骨,沉積於裸露骨面下,形成硬化層,骨質致密,表面光滑如象牙。硬化區在壓應力的作用下,骨質會發生微骨折、壞死、囊性變。軟骨邊緣處出現骨贅新生物,軟骨下骨髓內骨質增生,骨質內囊腫形成是本病的一大特點。晚期由於關節面嚴重破壞、骨贅繼續增生,加上關節囊產生纖維變性和增厚,限制關節的活動。周圍肌肉因疼痛產生保護性肌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進一步限制,關節處於畸形位。關節間隙變窄,可出現關節半脫位,內側軟組織攣縮,功能障礙,最終形成纖維性強直。
三、骨關節炎滑膜改變
早期可有滑膜充血,局限性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後期軟骨及骨質病變嚴重,關節滑膜襯裡層明顯增厚,滑膜細胞層數增多,形成多發、重疊等,呈絨毛樣增生並失去彈性,其內可埋有破碎的軟骨或骨質小塊。並可引起異物巨細胞反應。關節面上生物應力平衡失調,有的部位承受應力較大,有的部位較小,應力平衡失調導致骨軟骨及關節囊、滑膜的進一步破壞,形成惡性循環,病變不斷加重。
四、關節過度疲勞
關節過度疲勞和膳食不平衡會導致酸性體質,這是主要的關節炎的病因,軟骨浸泡在酸性體液中就會降解,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損失的軟骨成分同時存在於軟骨和骨骼中,導致骨骼末端變得不平滑並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發炎會限制關節的運動。
五、鈣流失
酸性體質的人會造成大量的鈣流失,這也是導致關節炎的病因,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骨骼末端會接合,融合在一起。
六、寒濕
人體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身痛或身重、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感受風濕所致的多種病症。《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於人也。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經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藏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痺弱,變成腳氣。”
臨床表現
1、疼痛
是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
2、腫脹
腫脹是關節炎症的常見表現,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3、功能障礙
關節疼痛及炎症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4、體征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體征也不同,可出現紅斑、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紅腫、滲液、骨性腫脹、骨擦音、壓痛、肌萎縮或肌無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及神經根受壓等體征。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2)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3)MRI檢查關節的MRI檢查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很有幫助。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