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警總醫院脊柱外科研究所獲悉,該所所長彭寶淦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最近的臨床病例中發現,一些頸椎病伴高血壓的病人在治愈頸椎病後,高血壓隨之恢復正常。研究人員據此推斷,早期治療頸椎病可能預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發生。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臨床醫學雜志《醫學》。
我國高血壓患者已超過3億,頸椎病也擁有龐大患者數量。“盡管頸椎病和高血壓都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但我們關於二者的關系卻知之甚少。”彭寶淦說。 為此,彭寶淦和研究人員仔細考察了一些伴隨高血壓頸椎病人的情況。為治療頸椎病,這些病人進行了頸前路減壓融合手術。研究人員發現,術後病人的高血壓也恢復了正常。結合前期基礎研究成果,彭寶淦推測,這些病人的高血壓是由頸椎病引起的。研究人員認為,頸椎病引起高血壓有兩個機制:一是病理學上退變突出的頸椎間盤組織刺激分布於頸椎間盤的交感神經,產生交感興奮,引起交感反射,導致高血壓;二是頸椎病產生的慢性頸痛引起交感喚醒和正常疼痛調節穩態系統的衰竭,導致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 彭寶淦指出,進一步的基礎研究和多中心臨床協作研究非常必要。“通過進一步研究闡明哪些頸椎病患者易患以及在什麼條件下發生高血壓,這對早期防治頸椎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