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誤區 >> 關節痛不要濫貼膏藥 一些認識盲區不少見

關節痛不要濫貼膏藥 一些認識盲區不少見

  關節疼痛貼膏藥,這是市民的普遍做法,但醫生近日提醒說,關節痛也有可能是痛風急性發作導致,用膏藥會適得其反。

  近日,市民老林的踝關節莫名其妙出現了腫脹疼痛。

  他以為是關節扭傷,就到藥店隨意購買了一盒止痛膏藥外貼。誰知膏藥貼了以後,疼痛不減反而加重,痛得連晚上都不能入睡。上醫院後,醫生給他做了血液檢查,終於找出關節痛的“元凶”,原來是痛風急性發作。

  據醫院醫生介紹,引起踝關節腫痛的疾病,除明顯扭傷、類風濕關節炎以外,還有一種常見疾病——痛風急性發作。據介紹,藥膏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加重局部充血。痛風屬於熱症,兩者相加不利於緩解關節疼痛。痛風發作時,患者如果對痛處進行熱敷或冷敷,以及局部按摩、理療等,也會加重病情。

  醫生說,痛風急性發作時,病人可抬高患病關節,減少關節活動,必要時臥床休息。此外,患者應多喝水,少吃鹽,禁酒,禁食內髒、骨髓、海味、豆類等食品,多吃鹼性及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醫生提醒說,治療痛風最有效的手段應當是在醫生指導下采取藥物治療。由於痛風是血尿酸增高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的並發症,因此,即使關節疼痛好轉,也並不表示痛風已經治愈。此時,病人還應積極治療,把血尿酸控制在適當水平,以避免痛風再次急性發作。

關節痛不要濫貼膏藥 一些認識盲區不少見

  骨關節炎存在哪些盲區

  骨痛不可自我判斷

  骨質疏松症也是一種常見的老年退化性疾病,和骨關節炎一樣都會表現為骨痛,但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一般是全身骨骼痛,且往往是持續性的。

  骨關節炎可發生於全身各個關節,但更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髋關節、脊柱等,主要表現為關節開始活動時疼痛明顯,稍活動後疼痛減輕,而當負重較多或關節活動過多時,疼痛又會加重。有時,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髋關節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內側、膝關節附近。

  骨關節炎患者在發病早期會出現關節僵硬,比如膝關節長時間處於某一體位時,會出現活動不利,起動困難。隨著疾病的加重,又會逐漸出現關節不穩、關節屈伸活動范圍減少及步行能力下降,特別是上下台階、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十分明顯。有些骨關節病晚期病人可能會出現下肢畸形,其中以膝關節畸形最為常見,患者甚至要依靠拐杖才能行走。

  專家提醒,老年人一旦出現骨痛,不要輕易為自己作判斷,盲目補鈣或者隨意服用止痛藥都是不可取的,應當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請專業醫生作出准確診斷,以免誤診、漏診的發生。

  防微杜漸注意四方面

  骨關節炎在老年人中雖然較為常見,但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進行預防,主要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盡量避免關節負重。老年人最好不要頻繁地上下樓梯、提重物,以免關節負荷過大而加重關節退變。

  二,保持體重,防止肥胖。因為肥胖會加重關節的負擔,所以一旦體重超標,要積極減肥。

  三,適當參加戶外活動,防止過度鍛煉。老年人積極參加戶外活動有利於身心健康,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過度鍛煉,以免造成關節、韌帶和肌肉損傷。

  四,合理飲食。多吃含蛋白質、鈣質的食物,如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魚蝦、海帶等,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松,又能營養軟骨及關節,減輕關節炎症狀。

  正規治療勿信偏方

  對於早期骨關節炎的治療,主要在於保護關節、減輕症狀。患者應限制關節負重活動,避免過久站立或長距離步行,可使用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同時,患病關節一定要注意保暖、避風寒,疾病發作時可短期臥床休息,完全制動。

  急性期關節出現發熱、腫脹的,應先進行局部冷敷,待退熱消腫後再應用熱敷。在慢性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紅外線、超短波、針灸、蠟療、按摩等治療。

  適當的功能鍛煉也必不可少。合理的鍛煉可恢復肌肉收縮力、關節靈活度並防治骨質疏松。蔡鄭東教授說,不少患者會盲目鍛煉,跳迪斯科,甚至跑步、爬山等,反而會增加關節負荷,引起軟骨的進一步損傷,加重症狀。

  正確的鍛煉是指盡量在關節不負重的情況下作屈伸活動,建議健康的肢體立地負重,患肢屈伸關節,或坐位進行關節屈伸鍛煉。盡量不要做下蹲等會加重關節負荷的活動。鍛煉髋關節、膝關節的最佳方法是在床上練習仰臥起坐、直腿抬高等。此外,游泳是一項非常適合退行性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項目,它對膝關節沒有過重的負擔,又能夠使肌肉充分活動。

  對於通過正規藥物治療仍不好轉,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的晚期患者,應該盡早手術,不要輕信那些所謂的偏方、秘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