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下背痛別輕忽!當心,恐是骨髓瘤上身作祟!60歲的楊先生,自2年前開始出現下背痛症狀,本以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而不以為意,僅透過服用止痛藥、復健治療舒緩。可是,近半年背痛確有逐漸加劇的情況,原可自行上樓回到4樓家中,最近卻連爬2樓都很困難,終於前往醫院就醫,才驚覺竟是罹患“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難診斷?莫名貧血、下背痛、骨頭痛要當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耀中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骨髓漿細胞(plasma cell)的血液惡性腫瘤,在所有血液惡性疾病的發生率佔第3位,常好發於年紀50歲以上的族群,隨著大年紀越大,發生率有越高趨勢。
一般來說,正常骨髓會產生血球,在體內循環擔任輸送氧氣、維持抵抗力、防止出血的功能。可是,一旦健康骨髓被癌變的骨髓瘤細胞取代,便無法正常產生血球,導致貧血、血小板低下、免疫力變差,而使人感覺體力不濟、容易喘且有瘀青症狀。
也正由於骨髓負責人體多種重要功能,因此,一旦患者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往往同時會影響許多器官,常見症狀為貧血、骨頭疼痛(下背痛)等,所以病人常會在非血液腫瘤科以外的門診求診一段時間,直到症狀惡化或至大醫院求診後才轉至血液腫瘤科。
再加上,癌化的漿細胞會與蝕骨細胞作用,造成骨骼侵蝕及骨質流失,造成高血鈣,甚至病理性骨折。因此,多發性骨髓瘤在第一時間診斷上確實難度較高,容易有延誤診斷及治療的問題。
多發性骨髓患別怕6大治療方法能助延緩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多發性骨髓瘤不易判斷,但是因近年來口服及注射抗癌標靶藥物的蓬勃發展,多發性骨髓瘤已是少數可在門診治療的癌症,且經由治療下已可大幅改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症狀、延緩疾病惡化、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常見6大治療方法包括有:
方法1/傳統化學治療:
有針劑注射和口服等選擇,有一定的控制率,但副作用也相對較高,在現今治療藥物選擇中已漸式微。
方法2/自體干細胞移植:
對於較年輕體力尚可的病人,經過化學或標靶藥物治療後,再接受自體干細胞移植,希望達到更佳控制病情的方式。
方法3/標靶藥物:
20世紀初較早被使用的口服標靶藥物,可單獨使用或併用化學治療。
方法4/新一代的非化學治療藥物(台灣可使用到的)
方法5/類固醇:類固醇對於多發性骨髓瘤有相當療效,因此無論採用何種治療,多會併用類固醇。
方法6/支持性的症狀治療:如輸血、控制骨病變的雙磷酸鹽藥物,以及疼痛控制。
【醫師小叮咛】:
最後,劉耀中醫師也提醒,多發性骨髓瘤是易被早期忽略的癌症,民眾若發現有不明腰痠背痛、貧血,甚至腎功能障礙等問題,無法找到正確原因時,應盡早尋求血液腫瘤科醫師的協助,進一步檢驗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以及X光來確認是否有可疑病灶。若經上述檢驗步驟後,高度懷疑有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則應經由骨髓切片檢查確定診斷,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