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風濕病主要是由於風寒引起的血液循環不通暢,致使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營養供給不良導致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髒功能衰竭。它是纏綿難愈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尤以青壯年發病率較高(80%的患者年齡在20歲——45歲),那麼,骨風濕病危害是什麼?治療方法有哪些?
臨床表現
1、初發時起病緩慢,患者先是幾周內到幾個月的疲倦乏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症狀。
2、隨後發生關節疼痛、僵硬、腫大周圍皮膚溫熱、潮紅自動和被動運動都引起疼痛。開始一、二個關節受累,往往是游走性。
3、以後發展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再累及其它關節。其次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關節等,晨間關節僵硬,肌肉酸痛。
4、隨著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病變的發展,患者不規則發熱,脈搏加快,顯著貧血,關節成僵硬而畸形,導致殘廢。膝、肘、手指、腕部成固定屈位,手指向外側成半脫位,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終日不離床褥,不能動彈而極度痛苦。
中醫骨傷之骨風濕病
現代醫學對於風濕的診斷是通過血液、免疫因子、蛋白等內部因素結合關節情況來診斷,並將風濕歸為內科范疇。然而,現在很多朋友將風濕視為但單純的骨科疾病來治療,藥物選擇上也偏向於外用藥,這相當於是捨本逐末。導致風濕年年治,年年犯,眼睜睜看著關節畸形、殘疾。
中醫將風濕稱為“痺症”,對因病機的分析則是“虛邪瘀”三個方面。“虛”即先天禀賦不足,勞逸過度、病後、產後等因素導致正虛,正氣不能抗邪;“邪”即外邪入侵,指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虛邪互生,而致瘀血痺阻,凝滯經脈,由“瘀”生“痺”。
骨風濕病的危害
風濕病的危害是相當大的,會引起明顯的關節、肌肉疼痛,治療不及時,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惡化,還可能會累及心髒、關節、中樞神經系統、皮膚和皮下組織。臨床表現以心髒炎和關節炎為主,可伴有發熱、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結、舞蹈病等。急性發作時通常以關節炎較為明顯,但在此階段風濕性心髒炎可造成病人死亡。骨風濕病。
治療方法
1、西醫對該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分六大類: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外科治療、康復治療及特殊治療。諸療法各有不同的特點,一般應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組合不同的治療方法。
(1)用水楊酸制劑和非類固醇制劑以緩解疼痛,消除炎症,控制風濕活動
(2)在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使用青霉素以控制鏈球菌感染
(3)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包括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慢性病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時應用抗生素等
2、中醫對此類病症的治法有許多種,如祛風、散寒、除濕、潤燥、清熱、瀉火等。但總的不外乎扶正與驅邪兩大類。扶正法的主要作用是調整體內的陰陽、氣血、髒腑的生理功能;增強機體的自身抗病能力等。驅邪法則主要是指根據因感受風寒濕等外邪的偏盛和病症的差異而采取對症的或清熱解毒、或祛風除濕散寒等治療方法。
但是通過臨床驗證:除少數患者可治愈,大多數患者僅能緩解症狀而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展。所以,臨床治療一般要求:
⑴控制關節及其他組織活動,緩解症狀,穩定病情;
⑵增強體質抗病能力,鞏固治療效果,預防病情的加重和惡化,盡量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關節畸形;比如:平時加強鍛煉,盡量避免或減少氣候與環境對病情的影響;
⑶修復受損關節,盡量恢復關節功能和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