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頸腰綜合征有哪些症狀?

頸腰綜合征有哪些症狀?

  一、症狀

  由於本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涉及頸段與腰段兩個解剖部位,因此本病的發病特點是在具有頸髓受壓或刺激症狀的同時伴有腰椎椎管狹窄症症狀,兩組症狀可以是一前一後出現,亦可同時並存。但在臨床上更為多見的是在頸部手術後,下肢症狀改善不大或根本無改變,經檢查後才發現系腰椎椎管狹窄症症狀;也可能是在因腰部症狀來院就診、檢查時,發現其伴有頸髓受壓症狀;亦有不少病例是在腰椎手術後才發現頸椎症狀,這種情況更多見於基層醫療單位。

  現將頸部與腰部症狀特點分述於後。

  二、頸椎症狀特點

  (1)脊髓受壓或受刺激症狀:因其病理解剖實質為椎管狹窄,因此其脊髓症狀以感覺障礙為先發,且多見,約占90%以上。在中期以後,由於病變程度加劇,波及錐體束,可出現運動障礙症狀,並隨著病程的進展而日益明顯,並引起患者的注意。此類患者的根性症狀大多較輕或缺如。

  (2)影像學陽性所見:在X線、CT及MRI等檢查中均顯示椎管呈現發育性狹窄征,椎管矢狀徑與椎體矢狀徑的比值大多小於0.75,絕對值小於12mm,其中不少病例可在10mm以下。MRI檢查可清晰地顯示硬膜囊受壓的情況及具體部位。

  (3)非手術療法有效,但下肢症狀改變不大:此病所產生的症狀為頸、腰段病變共同引起,較為有效的頭頸部輕重量持續牽引可使上肢及軀干症狀緩解,但卻難以改善雙下肢症狀。因此,凡遇到此種情況,包括頸部減壓術後者,均應進一步檢查腰部情況。

頸腰綜合征有哪些症狀?

  2、腰椎症狀特點腰部症狀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下述三大特點,當三者並存時,不僅具有診斷意義,且對鑒別診斷亦至關重要,應全面了解,並加以確認。

  (1)間歇性跛行:即當患者步行數十米或數百米後,出現一側或雙側,或以一側為重的腰腿部症狀,表現為腰酸、腿痛以及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等;但當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數分鐘後,又可繼續步行。如此,可連續行走,因有間歇期,故名間歇性跛行。此主要是由於,在步行時,下肢局部肌肉的舒縮使椎管內相應脊椎節段的神經根部血管發生生理性充血。此對正常人並無影響,亦不會出現什麼症狀;但在椎管及根管狹窄的情況下,由於其通路受阻,勢必影響局部血液的回流,漸而形成靜脈淤血,以致因微循環障礙而出現缺血性神經根炎,並隨著步行時神經根受牽拉而出現一系列症狀。但當稍許蹲下或坐、臥休息後,由於消除了步行時下肢肌肉活動所造成的刺激源,從而又使椎管恢復到正常寬度,症狀也就隨之減輕或消失。

  (2)主訴與客觀檢查的矛盾:這是本病的另一特點。由於椎管狹窄使馬尾及神經根在椎管內的容積處於正常范圍的最低點,因此,當患者長距離步行或處於各種增加椎管內壓的被迫體位時,主訴甚多,甚至可有典型的坐骨神經放射性疼痛,尤其是在本病的早期及中早期。但在就診時,由於臨診前的短暫休息,使椎管內壓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因此檢查常為陰性。這種主訴與體檢的不統一性,易使患者被誤為“誇大主訴”或“詐病”。但在本病後期,或是由於各種附加因素,如合並椎間盤突出或脫出,以及下腰椎失穩、骨質增生和椎管內粘連等,並構成椎管內的持續性占位病變時,則可有陽性體征出現,並具有症狀動力性加劇這一特征。

  (3)腰部後伸受限及疼痛:由於本病具有發育性椎管狹窄,以致椎管的有效間隙減小或消失這一前提,因此,當腰椎從中立位到後伸位時,除使椎管後方的小關節囊及黃韌帶擠向椎管和神經根管外,椎管長度亦縮短2.2mm(按一般身材),椎間孔變狹,椎間盤突向椎管,脊髓與神經根的橫斷面增粗。如此則使管腔內壓急驟增高,患者腰部後伸受限,並由此而出現各種症狀。但腰部恢復到伸直位或略向前屈時,由於椎管也恢復到原來的寬度,症狀也立即消除或緩解,因而這類患者雖不能步行,卻能騎車(臨床上此組病例被稱為體位型)。但如合並腰椎間盤脫出症時,則腰部亦不能繼續前屈,甚至微屈時也出現腰痛與坐骨神經痛症狀。

  以上三大症狀幾乎每例患者都可出現,其陽性率甚高,其陽性率高達98%以上。故此,可以將此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事實上,僅個別病例需做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來證實本病。

  此外,因病程長短、病變程度等的差異,患者尚可伴有其他症狀。由於本病患者的椎管均有狹窄,因此髓核的稍許突出(或脫出)即可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根而引起椎間盤突出症時的根性放射痛及腰部前屈活動受限等症狀。因此,此類患者大多先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或脫出症),來院治療後方才發現本病。老年患者尚可伴有肥大性脊柱炎、小關節增生及椎體後緣骨贅形成等引起的臨床症候,應全面加以檢查。

頸腰綜合征有哪些症狀?

  根據前述的臨床特點,本病在診斷上並不困難,主要依據以下特點:

  1、具有頸椎椎管狹窄症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頸髓受壓或受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及全身症狀、體征。

  2、具有腰椎椎管狹窄症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三大臨床症狀特點及其相應改變,早期以功能性改變為主,後期則出現陽性體征。

  3、影像學所見無論是X線還是CT、CTM檢查,均顯示頸椎及腰椎椎管矢狀徑與椎體的比值或絕對值均小於正常值。

  4、易激惹發病由於頸椎與腰椎椎管均有發育性狹窄,因此一旦在與椎管相鄰的部位出現某些占位性病變,例如椎節的松動與移位,髓核的膨隆、突出或脫出,黃韌帶的松弛或肥厚,以及小關節的松動、增生與變異等一般性病變因素,即可誘發各種脊髓或根性症狀(以前者為多)。

  5、其他除常規頸部及腰部的X線及CT、CTM檢查外,必要時亦可采用MRI檢查。脊髓造影術既往被作為判定椎管狹窄的主要依據,但此種侵入性檢查副作用較大,目前已被MRI及CT檢查所替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