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關節遭受外力作用,使構成關節的骨端關節面脫離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礙者,稱為外傷性脫位(簡稱脫位)。趕緊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脫位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病因病機
外因
外傷性脫位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所致。其中間接暴力(傳達、槓桿、扭轉暴力等)引起者較多見。任何外力只要達到一定程度,超過關節所能承受的應力,就能破壞關節的正常結構,使組成關節的骨端運動超過正常范圍而引起脫位。
內因
1、生理因素主要與年齡、性別、體質、局部解剖結構特點等有關。
外傷性脫位多見於青壯年,兒童和老年人較少見。兒童體重輕;關節周圍韌帶和關節囊柔軟,不易撕裂;關節軟骨富有彈性,緩沖作用大。雖遭受暴力的機會多,但不易脫位,而常常造成骨骺滑脫。老年人活動相對較少,遭受暴力的機會少,因其骨質相對疏松,在遭受外力時易發生骨折,故發生脫位者也較少。男性外出工作較多,工作量較大,關節活動范圍較大,發生關節脫位的機會相應也大於女性。年老體弱者,筋肉松弛,易發生關節脫位,尤以颞颌關節脫位較多見。
關節的局部解剖特點及生理功能與發病密切相關,如肩關節的關節盂小而淺,肱骨頭較大,同時關節囊的前下方較松弛,且肌肉少,加上關節活動范圍大,活動較頻繁,受傷機會較多,故肩關節較易發生脫位。
2、病理因素先天性關節發育不良、關節和關節周圍韌帶松弛較易發生脫位,如先天性髋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後經手法復位成功,如未能固定足夠的時間或根本未固定,關節囊和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未能很好修復或修復不全,常可導致關節再脫位或習慣性脫位。關節內病變或近關節病變可引起骨端或關節面損壞,導致病理性關節脫位。如化膿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等疾病的中、後期可並發關節脫位。
關節脫位食療
方1炒油菜苋
組成:油菜苋250克。
用法:油菜苋洗淨,切成小段,菜油起油鍋,將油菜苋炒熟,加少許精鹽、味精,分次食用,每日2次,連續1周。
功效:活血祛瘀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腫脹明顯不退者。
方2赤小豆竹筍湯
組成:赤小豆100克,綠豆100克,竹筍30克。
用法:將赤小豆、綠豆、嫩竹筍分別洗淨,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文火煮20分鐘,分次食用,連服1周。
功效:消腫活血,逐血利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局部腫脹明顯,瘀塊不退者。
方3薤白鲫魚湯
組成:鲫魚1條,薤白25克。
用法:鲫魚活殺,去鰓、內髒等,洗淨,油鍋煎至魚背微黃,加清水500毫升;薤白洗淨,紗布包扎,同置鍋中,急火煮開3分鐘,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改文火煮20分鐘,去薤白,食魚及湯,連續1周。
功效:消腫行氣活血,利水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關節部脹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者。
方4韭菜炒佛手
組成:韭菜250克,佛手200克。
用法:韭菜洗淨,切成小段;佛手洗淨,切成小片。油鍋燒熱,將韭菜、佛手同置鍋內,熱炒炒熟,分次食用,連續10天。
功效:行氣止痛,溫經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中期,關節仍腫脹,活動不利者。
方5蔥油拌莴筍
組成:莴筍300克。
用法:將莴筍洗淨,去皮切成絲,熱油加蔥末,與莴筍絲拌勻,分次食用。
功效:通經絡,養筋骨。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僵直不能動者。
方6百合桃仁湯
組成:鮮百合250克,桃仁20克。
用法:鮮百合洗淨,桃仁洗淨,同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文火煮20分鐘,分次食用,連續10~15天。
功效:活血止痛,和營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活動不利者。
方7木瓜粥
組成:木瓜250克,粳米50克。
用法:木瓜洗淨,切成小片,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3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成粥,趁熱食用,連服10~15天。
功效:接筋續損,和營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活動不利者。
方8大棗甘草米粥
組成:大棗10枚,炙甘草5克,粳米50克。
用法:大棗、炙甘草洗淨,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3分鐘,改文火煮20分鐘,成粥,趁熱分次食用。
功效:調衛調營,緩急止痛。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隱痛不愈者。
方9豬蹄黃豆湯
組成:豬蹄2只,黃豆100克。
用法:豬蹄洗淨,剁碎,置鍋中,加黃豆,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加黃酒、姜、蔥、精鹽少許,改文火煮60分鐘,分次食用,連服10天左右。
功效:滋養筋骨、滑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晚期,關節僵硬,不能伸屈者。
方10豬肝炒首烏
組成:豬肝250克,鮮首烏10克。
用法:豬肝洗淨,切成小片;鮮首烏洗淨,切成片。起油鍋,將豬肝片與鮮首烏同炒熟,加少許黃酒、精鹽等,分次食用。
功效:補血養陰止眩。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伴關節酸軟、目視昏花者。
方11牛蹄筋白芷湯
組成:牛蹄筋100克,白芷20克。
用法:牛蹄筋洗淨,切成小塊;白芷洗淨,紗布包扎。牛蹄筋、白芷同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鐘,去浮沫,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文火煮30分鐘,分次食用,連服10—20天。
功效:強筋骨,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晚期,關節仍僵硬不能伸屈,腰膝酸軟乏力者。
方12豬蹄筋杞桂湯
組成:豬蹄筋100克,紅棗15枚,枸杞子10克,桂圓肉15克。
用法:干豬蹄筋水發後洗淨,切成小段,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紅棗、枸杞子、桂圓肉,急火煮開5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分次食用。
功效:養氣補血,滑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氣血虛損,肝腎不足,或有習慣性脫位者。
方13龍眼大棗粥
組成:龍眼肉50克,大棗10枚,粳米50克。
用法:龍眼肉、大棗分別洗淨,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3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成粥,趁熱食用,連續10~20天。
功效:壯陽益氣,溫補中陽。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屬腎陽虛損,怕冷,手足不溫者。
方14蓮肉米粥
組成:蓮子肉30克,粳米50克。
用法:蓮子肉洗淨,置鍋中,加清水l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5分鐘,改文火煮30分鐘,成粥,分次食用,連續10~20天。
功效:補益脾腎。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脾腎兩虛,腹瀉便溏,心煩失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