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到底得什麼病了?
許多人年紀大了以後漸漸出現四肢麻木,小腿僵硬,上下樓困難甚至不能行走,不能上下車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人老腿先老”,在醫學上叫做腿的“退行性病變”。在實際看病的過程中,很多中老年人就是因為膝關節疼痛去醫院就診。但是經常看到的診斷是:骨性關節炎。這和平時我們說的“長骨刺”一樣麼?“骨刺”是什麼? 實際上,“骨刺”是骨性關節炎的一個階段。人進入老年以後,按照自然規律,機體的所有器官都要衰老,其中骨關節的自然磨損尤其厲害。退行性變在X光片上反映為關節面破壞和關節周圍的骨質增生,由於X線片是平面影像,所以看起來好象是骨頭上長了“刺”一樣。所以,老百姓就稱之為“長骨刺”。其實這是一種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之為骨關節退行性變,或者骨性關節炎。 長“骨刺”的現象在人體很常見,經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多、負重較大的部位。一般都是大的關節由於勞損過多先受到損壞發生變化。因此骨關節的退行性變常發生於腰椎、膝關節等部位。輕度的骨刺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只有當它很大影響了關節的活動或者壓迫了神經才能出現病症。 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通常是一點點地發病的,因此,對於具體什麼時候開始發病的,很多患者都說不出確切的時間! 怎麼知道我得了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很多,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疼痛由於關節磨損非常嚴重,關節內骨頭表面上的保護膜——軟骨已經磨透了,所以骨頭直接暴露出來,會產生疼痛。這在走路時間稍長時發生的更明顯。走路發僵,膝關節活動不好,這是由於關節周圍產生了很多“骨刺”,這些東西能影響膝關節的正常活動,使關節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子活動自如了。另外,由於長時間的疼痛,有些患者不敢走路了,造成膝關節周圍軟組織失去了以前的彈性,不能再收縮自如,也就是“僵化”了。 每個人發生的症狀是不一樣的,但是一般都遵循以下的規律: 首先是清晨開始活動時膝蓋發硬,一般時間在4-5分鐘,走路的距離為100-200步之內,感到膝蓋發硬、沉重、遲鈍且有點痛。或者總感到膝蓋裡面很澀。這種膝蓋發硬的感覺只是在清晨活動開始時的4-5分鐘以內,多數人白天無任何不適感。於是,患者本人並不在意。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持續1-2個月,也有的人則可能持續數年。後來膝關節開始逐漸有了疼痛的感覺,這在變換姿勢時有時會出現,比如從坐著的姿勢變成站立。但是也僅僅是疼一下。後來逐漸疼痛持續時間變長,必須要休息或者用一些治療手段才能緩解。隨著病情的加劇,膝關節疼痛已經不能靠休息緩解了,有時候由於痛得歷害,諸如坐、下蹲等姿勢基本上都不能做到。另外上下樓梯時也非常疼痛,尤其是上樓比下樓更痛。平時只能拖著腿走路。最後關節腫脹,變形,好多人成了“O”形腿或“X”形腿,活動時不僅有疼痛,還會有聲響。最終不能完成正常人的各種活動,生活變得不能自理了。 得了骨性關節炎,長了“骨刺”,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長“骨刺”是人體自然衰老不可抗拒的過程,是人體的正常反應。 目前大部分的藥物主要是止痛的作用,而不是消除骨刺。藥物治療僅限於那些症狀輕微,不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但是,要知道,藥物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也就是說,只能讓膝關節不疼,而不能減緩膝關節退變的過程,更不可能讓退變的關節重新變成好的關節。 藥物治療: 一、非載體類抗炎藥物如:芬必得、西樂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