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二型:

  (1)風寒侵襲

  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於肌膚經絡,痺阻於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征。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藥:蠲痺湯加減。

  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籐15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籐、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並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征。

  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方藥:烏頭湯加減。

  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藥、甘草緩急舒筋;黃芪益氣固表,並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藥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