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陳衛衡:中醫治骨病大有可為

陳衛衡:中醫治骨病大有可為

  專家介紹:陳衛衡,骨傷科專業。1983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同年分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傷科研究所)工作至今。主任醫師,教授,博 士生導師,2006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北京康復醫學會傳統醫學分會理事,醫療事故技 術鑒定專家庫成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全國股骨頭壞死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衛生局“骨壞死與骨關節病”專家組中醫組組長。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骨傷科疑難疾病,尤其在骨關節病、股骨頭壞死、足部畸形、橫弓塌陷等疾病的診治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以中醫中藥為主,中西醫結合有效、獨特的系列治療方法。

  陳主任你好,參加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對於您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以及這樣的文化普及性的活動對我們的中醫要事業發展有什麼具體的影響?

  陳教授:首先就我個人來說我很樂意參加這樣一個活動,因為這樣的活動,無論是對中醫來說,或者對社會上的老百姓意義都非常的大,因為一直以來大家雖然知道中醫,但實際上了解並不是很深的。有些人認為中醫只適合治一些慢性病,有一些人可能中醫只是起保健或者調養作用,中醫到底能治什麼樣的病呢?並不是非常的了解。那麼,通過政府的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中醫中藥中國行”在全國陸陸續續展開,我也已經是第二站參加了,活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的作用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去談一談。

陳衛衡:中醫治骨病大有可為

  第一,當地政府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會更加重視中醫的。原來有些地區政府並不是特別受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次活動,我們看到整個衛生系統的領導都參加了,這對當地政府來說確實是一個觸動。

  第二是專業人員,不少中醫從業者覺得搞中醫沒什麼出息,因為不太受重視,覺得可有可無。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看到了我們確實還有一個廣闊的市場,我們還有一些很多患者或者很多老百姓喜歡的地方,所以也是增強了這個專業人員的信心。

  第三,老百姓受益,這是最大的受益,我想這也是這次活動最終的目的。無論是從現場的咨詢情況,還是進行一些專業的培訓,老百姓都會受益。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中醫,他需要的時候,他就會想到這些問題,想到會看中醫。

  最後,中醫是中國文化的優秀部分,應該怎麼去體現?也許這就是一種方式,因為中國文化通過這次北京的奧運會,我們也能看出來確實體現的淋漓盡 致,但是古老的文化怎麼樣跟現代文明、現代人的思想有機的結合起來?年輕人都喜歡聽周傑倫,不願意聽老歌,等到40歲以後才覺得老歌很有回味的價值。中醫 藥的價值是不是只能在40歲以後的人才知道?甚至到六七十歲想體驗養生的時候才去了解呢?這個活動,從發展中國文化上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作為我本身也非 常願意來參加這樣的活動,身體力行地來做一些對中醫有益的事情。

  我們知道您從事骨科疾病的治療已經有二十四五年了,中醫在骨科疾病的治療方面有什麼獨特的優勢,現在大家所說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骨科疾病具體是怎樣的,有沒有療效?

  陳教授:就目前這個醫療狀況來看,骨科在中醫裡面是最有潛在的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全國有很多中醫骨科專科醫院你就能看出它的優勢。在大城 市,可能會覺得好象都是西醫在做手術,但是在很多基層醫院他們都是靠中醫的一些簡單的辦法來治療這個骨科的疾病的。總的來說,在50年代的時候,中醫小夾 板的優勢占據到世界的領先水平。

  隨著科學的發展,西方的醫學技術傳進來非常快,對中醫的有一些沖擊。大家覺得似乎西醫的治療療程更短一點,中醫療程似乎要長一點。但實際上,中醫跟西醫只是一些治療手段上的不同,並不能互相取代。

  也就是說西醫治療骨科疾病不一定比中醫快?可以這麼理解嗎?

  陳教授:也可以這麼理解,他們不互相取代。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治療方法必須選擇好它的適應症,才能最大極限地發揮效應。比如,車禍的時候是需要一些手術急救的現代醫學的方法來治療,對於那些摔跤簡單的骨折,就沒必要動一些手術,可能用中醫的方法會更好。

  中西醫結合應該說是目前一個方向,包括衛生部長陳竺也說,中西醫結合是中國最具有特色的一個門醫學,實際來對老百姓來說,他不管是中西醫結合、 中醫還是西醫,他們就要療效。一個病人到醫院來,如果你跟他說我這裡只能做手術,病人可能會走的;如果只能做夾板治療不能做手術,病人同樣會走。病人既然 上門,我們不論用什麼手段都一定要給他治好,這時候就產生了中西醫結合。

  雖然說西醫有手術,那也不能說中醫就沒有手術。西醫之所以手術發展的比較快,是有幾個基礎的,比如說解剖基礎、麻醉基礎、抗菌素和輸血這四個基 礎使的西醫的手術發展的非常快。但是醫學發展到這一種程度,中醫的人對這些東西不可能、不學習,面對一個需要做手術的患者你不可能不,自然而然會產生中西 醫結合。

  剛才談到療效的問題,我覺得掌握好適應症就一定會有療效。記得很多年以前會把針灸、麻醉風靡一時。但有些人就覺得疼的不行,那不能說針灸麻醉沒 有用,只不過沒有選好適應症,實際上有些部位針灸麻醉效果還是非常好的。比如說拔罐、手法推拿也是中醫很具有特色的一些療法,但是這種方法不能治百病,對 於一些腰肌老損慢性病是很有療效,但對壓迫神經截癱做就不合適。不能互相取代,如果選擇好適應症的話就能顯出療效。

陳衛衡:中醫治骨病大有可為

  您剛才提到一點就是接受我們中醫這方面治療的大部分都是比較趨向於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近幾年來有沒有一定的變化,比如說越來越多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可以接受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陳教授:舉一個例子,有些人說推拿接受不了,太疼了,有些人說通常疼才好,疼點才治病!說這樣話的兩種人實際上是病的程度不一樣,當你病的很輕 的時候,甚至躺一躺疼就自己緩解的時候,任何治療你都會很抵觸的,所以他就覺得輕輕一推就很疼;當你這個時候本身你就疼的躺床上起不來的時候,我們怎麼做 他都不會反抗的。所以年齡不是問題,問題是得的什麼病,而這個病中醫有沒有優勢,得這個病中醫治療有優勢的話,無論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都會找中醫來看 的。

  我們不能說年輕人就不愛找中醫,而是年輕人得的病少,年輕人得急病、摔跤或者骨折多,自然會想到去找西醫的比較多。而老年人得的一些慢性病,西醫他們也去找了,找完之後實在是沒有好辦法,或者說非手術不可,他們又不得不找到中醫來。所以說在中醫診室裡面的老年人多,而青年人少,而在西醫診室裡面青年人多而老年人更少。

  青年人更願意找一些更快的方法,珍惜時間。他們覺得去找西醫會更快一點,所謂快和慢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叫做療程。從表面上看,比如說做手術會更快 的,2個星期拆線就出院了,中醫也許需要治一個月。但實際上,西醫是把治療和康復這兩個時間分開算的。一個手術無論是腹部手術7天還是四肢手術14天,拆 線以後,病人也是這樣認為覺得病治好了,但這時候關節功能的恢復,還有身體的調整這個過程都沒算進治療的時間了。中醫是治療、康復同時進行,一旦好了,那 也就是好了。

  謝謝陳教授精彩的解答,最後一個問題。一般醫院大家想起來的時候都會說他救死扶傷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但是誰來改善醫生的生活質量呢?可能這就要求醫院或者科室要做一個盈利的主體。那我們怎樣打造一個創收性的民心科室呢?

  陳教授:這個問題不是醫生所能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某個部門所能解決的問題,我這裡只是從醫生這個角度來談一點認識。希望咱們國家和政府在進行醫改的時候,或者進行決策的時候,能聽到我們作為一線人員的一些聲音。

  目前醫院的狀況是這樣的,政府撥的款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行政辦公,占很少的一部分了。第二部分就是醫務人員的基礎工資。獎金各種補貼,都 是靠醫院來創收來發給醫務人員的,醫院同時又擔負著發展的任務,你不可能說停滯不前,要買儀器,要引進設備,還有養老保險各種方面的開銷。作為國營醫院, 大家都能明白這種負擔是非常重的,這是大概收入的結構。

  醫生確實從心理上 也是認為不能從病人身上多掙這個錢,包括我們的領導也會在跟我們說,我們要少收錢,我們要救死扶傷,我們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不能開大處方,我 們也是覺得這樣的政策非常符合咱們這個天使的責任。但是,醫院又需要生存,比如說作為某個科室的主任,這個科有20多個人,這20多個人每個月等著你來發 獎金的話,他會有這方面的煩惱,我們怎麼樣來更多地創收,同時,又不能讓病人負擔太重?只能實際一點,提高自身的一個技術,吸引更多的病人,讓病人量流動 起來,那麼將可能這個收入就會增加,而病人也不會有更多的負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