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中醫全面治療頸椎病

中醫全面治療頸椎病

  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中藥湯劑治療:中藥湯劑治療頸型頸椎病方劑較多,應辨證施治。

  頸部活動受限,頸肩部酸痛、畏寒、喜溫、喜按者用方1、方2:

  方1:

  獨活15克、寄生15克、黨參20克、茯苓25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當歸20克、川芎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每日分2次服。

  方2:

  獨活15克、羌活15克、葛根20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秦艽15克、芍藥15克、桂枝l0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頸背部疼痛如錐刺,連及肩、臂、頸部不能旋轉和仰俯、舌暗紫者用方3、方4:

  方3:

  秦艽20克、羌活15克、沒藥15克、元胡15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4:

  黨參25克、天麻20克、雞血籐20克、木瓜20克、狗脊20克、骨碎補20克、當歸15克、熟地15克、白芍20克,杜仲20克、元胡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針灸治療:

  一、毫針刺法

  1、頸夾脊為主取穴法

中醫全面治療頸椎病

  選取病灶局部頸夾脊穴施行針刺,是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

  (1)、單用頸夾背:根據CT所提示的頸椎病變部位及臨床症狀,對頸夾背進行針刺,強調針感傳至患側肩背、前臂、手指時立即出針,不留針(亦可留針)。

  (2)、頸夾背配合其他穴位:主穴:頸夾脊(C3~C7);配穴:肩、曲池、外關、合谷、肩井、風池、懸鐘。每日一次,留針15~30分鐘,10次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

  配用電針、灸法(TDP),牽引者效更佳。

  2、辨證選穴:

  主穴:天柱、大杼、頸夾脊、阿是穴。

  隨證配穴:氣滯血瘀配大椎、後溪

  氣虛血瘀配頸百勞、足三裡、列缺

  痰瘀交阻配膈俞、豐隆、外關

  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3、按西醫病理分型選穴:

  神經根型:風池、頸夾背(C3~C7)、肩井、肩、曲池、外關、合谷、指尖放血

  椎動脈型:風池、頸夾背(C3~C7)、百會、通天、太陽

  脊髓型:風池、頸夾背(C3~C7)、肩井、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裡、懸鐘

  交感型:風池、後頂、百會、內關、合谷

  均為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

  4、其它取穴法:

  大椎穴合谷刺法:即大椎穴常規進針得氣後,將針提至皮下,向患側(脊髓型向兩側)呈30O角斜刺0.5-1.5寸,行針10min後,再將針提至皮下,向同側呈45O斜刺,使針感向患側上肢放射,行針10min後,再將針提至皮下,向同側呈60°斜刺,留針10min後,10次為1療程,連續1~3個療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