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痙攣、踝關節扭傷、跟腱勞損、關節脫臼等,是運動中常見的突發症狀。隨著奧運會比賽的進行,運動損傷也開始增多。近年來,由於全民健身熱火朝天,導致運動傷害屢見不鮮,但許多人對此沒有足夠以及全面的認知。本期就常見的運動傷害防治問題,有關專家給出了專業建議。
【抽筋】
抓住前腳掌伸直膝關節
往身體方向掰可以緩解
北京時間8月9日凌晨,裡約奧運會第三天,我國舉重選手谌利軍在男子舉重62公斤級決賽中,抓舉第一把時就因兩腿抽筋無法比賽,提前退出了金牌爭奪。
解放軍174醫院骨科中心主治醫生陳峰嵘說:“平時運動時,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其突發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大量出汗導致體內失鹽過多;二是肌肉收縮與舒張失調,肌肉快速連續收縮,放松時間太短,破壞了協調關系; 三是受到冷刺激,如在寒冷的環境中進行體育活動,無充分准備活動等。”
陳峰嵘建議,面對突然抽筋,院外的緊急處理方法掌握三點:
1.通過慢慢加力、持續牽拉的方法,可使痙攣肌肉放松並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時,平躺在地上,用手抓住前腳掌,伸直膝關節往身體方向用力掰;同時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痙攣緩解;2.注意保暖;3.適當飲用鹽水。
【崴腳】
要立即冷敷處理 忌當場推拿按摩
崴腳的緊急處理,最忌推拿按摩受傷部位。
陳峰嵘說:“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許多人都知道24小時~48小時內冰敷或冷敷處理,但也有一些人處理不當,包括按摩推拿處理,引起更嚴重的紅腫和疼痛。”
陳峰嵘說,正確規范的院外緊急處理應該是:
1.立即停止行走、運動,用枕頭、被褥或衣物、背包等把足部墊高,以利靜脈回流,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
2.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局部,減輕腫脹和疼痛;
3.冷敷的同時或冷敷後用繃帶、三角巾等布料加壓包扎踝關節周圍,以減少活動度;
4.如懷疑骨折,取兩塊長約30厘米的木板或硬紙板放在受傷部位的內、外側並在受傷部位加放棉墊或軟物等,然後用繃帶或三角巾把兩塊木板固定結扎;
5.忌當場推拿按摩受傷部位及熱敷。熱敷處理最好在受傷48小時後。
【跟腱斷裂】
患肢絕不能負重 做好三點可預防
當年北京奧運會上退賽的劉翔,就是因為跟腱斷裂。陳峰嵘說,跟腱傷是運動員身上最難治愈的傷之一,只要是跟腱受傷,基本上要伴隨終身,而且特別容易復發。
陳峰嵘分析說:“跟腱斷裂是在進行強度很大的跳躍、蹬腿等動作,超過耐受能力,使跟腱勞損,發生無菌性炎症;當動作不協調或用力過猛時,跟腱可被肌肉拉斷;這時,多伴隨一聲清脆聲響‘啪’,似乎有人在小腿後方用棍子敲了一下,跟腱部位隨之感到疼痛,皮下瘀血,局部漸漸腫脹,足踝活動不靈,不能用力蹬地。這個時候患肢絕對不能負重,應該馬上到專科醫院檢查傷勢進行處理。”
陳峰嵘建議:“運動中預防跟腱斷裂,最好做到:1.運動前准備活動充分;2.避免足跟部突然使用暴力,特別是突然猛力背伸;3.避免在凹凸不平場地運動。”
【骨折】
骨頭若刺出皮外 千萬別按回去
8月7日凌晨進行的奧運會男子跳馬預賽,法國選手薩米爾落地時嚴重骨折,左小腿向外彎折了近90度,異常痛苦。陳峰嵘提醒說,暑假期間,學生喜歡戶外運動,因此近期骨折患者增多。他為骨折患者推薦以下常規緊急處理方法:
1.使用冰塊冷敷,可緩解骨折處的疼痛和腫脹;
2.部分骨折患者需手術,不要吃任何東西,也不要喝水;
3.如出血嚴重,要馬上用消毒繃帶或干淨的布壓住受傷部位止血,隨意搬運、亂動均會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或使已經止血的骨折斷端再出血;
4. 如傷在四肢,可用較堅硬的材質制作夾板,如木頭、金屬或塑料,用布或膠帶,將夾板固定在受傷的骨骼上,但不要綁得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5.如傷在上臂或肩膀,用布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懸掛帶,將受傷的胳膊掛在未受傷的肩膀上,然後在脖子後打結。
陳峰嵘說,許多家長看見小朋友的骨頭刺出皮外了,就立即按回去。這是非常錯誤的處理方法。若有骨折端刺出,禁止還納,以免將污染物及細菌等帶入傷口內,增加傷口感染機會,還會影響醫生對傷情的判斷。
【關節脫位】
學會自行測量脈搏 檢查有無血流供應
對關節脫位患者,陳峰嵘強調:“為避免再度受傷,應幫助其坐下或躺下,檢查是否有其他傷處,並檢查遠端脈搏。”
陳峰嵘說:“要重視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例如手肘脫臼檢查桡動脈,肩部脫臼檢查肱動脈,足踝脫臼檢查足背動脈等,若摸不到脈搏,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送急救過程中,隨時注意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陳峰嵘還支招說,當關節脫位發生時,固定脫位關節是減輕疼痛最佳的方法:可用雜志、厚報紙或紙板托住脫臼關節,減少疼痛,同時就醫期間最好禁止進食,因為可能需要麻醉手術治療;另外常見的就是使用冰敷,減少患處疼痛及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