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傷筋動骨100天,骨折後的護理對骨折部位的康復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治療後,骨折患者居家護理在飲食上怎麼吃更健康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骨科主管護師葉碧儀來教您。
●骨折後早期(1-2周)
飲食原則:以清淡為主,宜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飲食,不應喝骨頭湯等油膩食物
此期為炎症消退期,受傷部位會出現淤血腫脹、疼痛、體溫偏高的現象,骨折愈合以消腫散淤為主。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不可急於服用營養品。應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待病情穩定後,調和營養的食物,如雞蛋、排骨湯、魚類、動物肝腎、胡蘿卜、瘦肉、豆制品等含鈣高的食物,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促進骨折愈合。
很多人還是有骨折後多喝骨頭湯的認識。葉碧儀稱,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這是因為若骨折後大量喝骨頭湯,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反而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
●骨折後中期(2-4周)
飲食原則:補充動物性食物的同時補充維生素等
此期為骨痂形成期,淤腫大部分被吸收,治療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多補充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髒之類,適當添加一些西紅柿、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同時可多曬太陽,以利鈣質的吸收。不能戶外曬太陽應補充維生素D或牛奶、酸奶。
●骨折後期(5周以上)
飲食原則: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
此期為骨痂成熟期,骨折部淤腫基本消除,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使骨折部分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應以滋補為主,除正常飲食外,食譜上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炖水魚等。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以飲酒活血為理由而大量飲酒,酒精能損傷骨骼組織的新陳代謝,使其喪失生長發育和修復損傷的能力,酒精還能影響藥物對骨骼的修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