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每3秒鐘就有一人“骨松性骨折” 四大節點嚴防

每3秒鐘就有一人“骨松性骨折” 四大節點嚴防

   們普遍認為,骨質疏松症是邁入老年過程中必然和正常的一種退變老化現象,既不致命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湘雅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廖二元教授對此糾正:“情況遠比大家所想的要嚴重。骨質疏松被稱為‘寂靜殺手’,由於該疾病沒有示警信號,在臨床上容易被忽視,因此通常其首發征象就是骨折。”

  據統計,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質疏松性骨折。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比例更是高達1/3。骨折發生後將引發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研究數據顯示,椎體骨折的絕經後女性死亡率為未骨折患者的9倍。   每3秒鐘就有一人“骨松性骨折” 四大節點嚴防     骨折後如不尋求積極治療,再發骨折風險將顯著增加。深圳市人民醫院骨科及脊柱外科主任鎮萬新教授解釋道:“這就是骨折後的瀑布效應。首次骨折後,二次骨折的風險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雖然骨密度看上去差不多,但骨折後骨的微結構損傷嚴重,強度大大下降,這就是很多老年人多番骨折的原因。”     “應對骨質疏松性骨折,藥物方案僅靠補鈣和維生素D遠遠不夠。增加骨強度,預防再次骨折是治療的首要目標。”中日友好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骨科主任李中實教授介紹,目前在中國獲批上市的抗骨松藥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藥物和促骨形成藥物,即“節流”和“開源”兩種。抗骨吸收治療如同“節流”,阻止骨量進一步流失;而促進新骨形成治療如同“開源”,也就是幫助患者“長新骨”。針對多次骨折以及骨量很低的老年患者,“節流”治療不能完全滿足患者需求,通過藥物治療重建新骨,可減少中重度骨折的患病概率。     四大節點防守骨質疏松     20歲開始預防都晚了   每3秒鐘就有一人“骨松性骨折” 四大節點嚴防     我國骨質疏松學創始人劉忠厚教授發現,20歲時骨量沉積就達到最高骨量的90%。我們的骨骼看似靜止,實際上一直處於骨形成與骨吸收的交互作用中。從出生開始,骨形成要大於骨吸收,骨骼一天天變得結實和強壯起來,在20歲以前骨骼沉積速度最快,20歲時基本上達到最高骨量的90%以上,大約到30歲達到骨量的最高點,到此骨量積累停止,稱為峰值骨量。     年輕時的峰值骨量較低常常導致年老時發生骨質疏松。如果把骨骼代謝比做銀行存儲的話,骨形成就好比存錢,骨吸收就好比花錢。30歲前,或者說20歲前誰的銀行儲備越多,以後發生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就越小。     劉忠厚教授強調,防骨質疏松,要從青少年做起。必須教育孩子們,不偏食挑食,只有飲食結構均衡,加強骨骼方面的營養,如牛奶、含鈣食品等,才是骨量存儲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礎上,一定要加強鍛煉,小孩子淘氣一點不可怕,要讓孩子跑起來跳起來,這樣骨頭才結實,才能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質量,使中老年後骨量丟失導致骨質疏松的時間推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