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2億骨質疏松患者,並且女性多於男性。根據WHO的標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結果表明,50歲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會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經歷了第一次骨質疏松性骨折,繼發性骨折的危險明顯加大。
骨質疏松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松質骨小梁變細,斷裂,數量減少,皮質骨多孔、變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身長短縮、易發骨折等,有時候病沒有明顯的症狀。
什麼是骨質疏松性骨折呢?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指由於骨質疏松症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強度降低,在日常活動中受到輕微暴力即可發生的骨折,是骨質疏松症最嚴重的後果。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臥床制動後,將發生快速骨丟失,會加重骨質疏松症。
此外,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復位固定困難,骨折愈合緩慢,常合並其他器官或系統疾病,增加致殘致死率,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和壽命。
骨質疏松症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有啥危害?
骨質疏松患者遭受著病痛的困擾,骨質疏松症的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骨質疏松經過了"無聲期",就會出現乏力、抽筋以及胸、背、腰、膝等部位的疼痛,由開始的腰背酸痛發展到全身的疼痛,活動量大或勞累時疼痛加重,休息後緩解,嚴重者可能導致駝背身高降低。此外骨質疏松患者還可出現掉牙及內髒壓迫等症狀。
骨質疏松性骨折一般涉及四個部位,即脊椎椎體壓縮骨折、髋部骨折、桡骨遠端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與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密切相關。一旦發生骨折,骨折部位會出現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脊柱椎體單個或多個(更為常見)椎體發生楔變,致身高變矮和駝背畸形。
此外,骨質疏松症患者可表現為全身性的骨質疏松性骨痛。特別是雙側下肢及腰部疼痛,常常容易與腰椎疾患混雜。一旦確診應請專業醫生指導用藥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由於骨質疏松導致骨痛的最大特點是抗骨質疏松治療有效,即患者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後,疼痛迅速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