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肱骨外科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⑴在牽引下,用骨膜剝離器撬撥復位 ⑵復位後選用內固定 圖1 右肱骨外科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適應證]老年人的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後容易激發肩關節周圍炎,功能恢復不良,手術與否應慎重考慮。其他的適應證如下:1.移位明顯的內收型骨折,關節囊或肱二頭肌腱夾在兩折端之間,阻礙手法復位者。2.有移位的外展型骨折,並發大結節骨折,並有碎骨片嵌於肩峰之下,影響外展功能者。3.有移位的內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或骨骺骨折,手法復位失敗者。4.骨折已2~4周,但復位不滿意者。5.肱骨外科頸骨折合並肱骨頭脫位者。[術前准備]同骨折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麻醉]一般選用全麻或斜角肌間臂叢麻醉。[手術步驟]1.體位 仰臥位,傷側肩部墊高30°。2.切口、顯露 用肩關節前側顯露途徑,弧形切開皮膚。從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分開,將三角肌向外側拉開,即可顯露肩關節前側。然後,循肱二頭肌腱長頭向上分離,即可顯露骨折端。3.骨折復位 骨折近段多呈外旋、外展移位,骨折遠段呈內收、向上移位。故助手應握傷肢向下牽引,並旋轉上臂,對准結節間溝後,術者用骨膜剝離器插入骨折端間撬開,利用槓桿作用使骨折端復位[圖1 ⑴]。如復位有困難,特別是就醫晚的傷員,應適當分離周圍組織,清除兩折端間的瘢痕和骨痂後,再進行復位。復位後助手繼續牽引,或用巾鉗夾住骨折端,維持對位。 4.內固定 復位後可用1~2枚螺釘或鋼針,自骨折線下2~3cm的肱骨外側,斜向肱骨頭釘入。如骨折不穩定,稍一活動即可發生移位者,應切斷部分三角肌,顯露肱骨大結節,選長度合適的髓內釘固定[圖1 ⑵]。如有肱骨頭骨骺分離,應改用1~2支克氏針固定,以減少對骨骺的損傷。 [術中注意事項]1.用螺釘作內固定時,螺釘應有足夠長度;亦可用松質骨螺釘,以便牢固固定骨折段。2.用克氏針作內固定時,應在肱骨外面留0.5~1.0cm的針尾,並彎成鉤形,以免針尾全部進入骨內,將來取針困難。3.骨折並發肱骨頭脫位的病人,切開復位時,應盡量避免或減少切開關節囊和分離附著於大結節的軟組織,以免損害肱骨頭的血液供應。[術後處理]術後用外展支架將傷肢固定於外展前屈位3~4周,以後逐步進行肩關節的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