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或病房的時候,經常有人來詢問醫生,“骨質增生”如何治療,是否有消除骨質增生的良藥秘方,每次都要費許多口舌來解釋,患者疑惑重重,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人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會造成癱瘓,是不治之症,因而到處求醫問藥,不但耗費大量的精力,也花費許多錢財。
骨質增生往往是在看病或體檢時被發現的,那麼骨質增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骨質增生是指在脊椎或骨關節邊緣上增生的骨質,即人們常說的骨刺。由於 X 線檢查的普遍應用,發現骨質增生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增生的骨贅通常在骨骼的兩端四周同時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 X 光片,可能表現為基底寬、尖端細的粗刺形狀。有人稱之為“骨刺”。這個名稱非常不妥當,不僅不能反映實際情況,還極容易引起病人的誤解,似乎骨端有像鋼釘、竹刺之類的東西,引起了疼痛的症狀。
需要澄清的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冤枉了骨質增生,讓骨質增生背上了惡名。實際上骨質增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的生理變化現象,本質是人體骨骼的一種“衰老”適應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人的關節和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使關節和脊柱的平衡遭到破壞,出現關節和脊柱的不穩定。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恢復新的平衡狀態,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可以說,骨質增生現象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機體的一種本能。
有關研究表明 20 歲以下的未見骨質增生,21 歲~30 歲增生約為 11%,31 歲~40 歲約為 36%,41 歲~50 歲約為 78%,51 歲~60 歲約為 93%。可見骨質增生是中老年時期骨關節的生理性退行性變化。
骨質增生如此好為什麼還背負了惡名呢?因為增生的骨質較大,或者生長的位置不好,壓迫了周圍的血管或神經,或者造成了局部組織的無菌性炎症,那麼就產生了相應的症狀,如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症狀,這時候,人們才能把骨質增生作為疾病來看待。就像我們使用藥物時的副作用一樣,產生症狀的發生率較低,不必要大驚小怪。
絕大多數的骨質增生並無臨床症狀,骨質增生的存在與臨床症狀的產生不是平行的關系。雖然骨質增生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身上,骨質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會無限制的發展下去。我們知道,骨質增生是機體恢復新的平衡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當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關節重新恢復到穩定狀態時,骨質增生自然會停止。
骨質增生一般由以下原因引起:
1. 原發性骨質增生是由於年齡增長、長期勞累,導致脊椎、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松弛,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的周圍形成骨贅。
2. 繼發性骨質增生多因關節創傷、發育畸形等導致關節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
由於骨質增生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所以,如果無明顯的不適,不用刻意去治療骨質增生。對於骨質增生累及了神經、血管,或引起了關節的損傷,造成了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的患者,我們可以針對病因,對症治療。也就是說,我們只是治療骨質增生引起的臨床症狀,而不是骨質增生本身。現代醫學的研究證明,目前尚無有效地去除骨刺的方法,醫生和患者能夠作到的是緩解症狀,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目前尚未發現有什麼藥物或儀器能夠將增生的骨質(即 X 光片上表現出來的“骨刺”)消掉。原因很簡單,增生的骨質和人體原有的骨骼結構相似,成分相同,骨贅是已經形成的正常的骨質,如果真能將增生的骨贅“消”去或“化”掉,那麼,人體所有骨骼豈不是同時也“消化”掉了。現在社會上有許多“江湖醫生”,標榜自己可以去除骨刺,這都是無稽之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騙錢。
不過,在這裡有必要指出,那些藥物和治療儀器雖不能將增生的骨贅消去,卻並非毫無作用。這是由於其中活血化淤、行痺通絡、抗炎鎮痛等藥物抑制了骨質增生,同時伴有的骨關節炎病理過程減緩,有的藥物還能延緩、遏制骨質增生的發展。對於那些骨質增生很厲害,造成神經受壓、關節活動不良等嚴重症狀的,還可以施行手術治療。
如何讓骨質增生少出現疼痛,不干擾我們的日常生活呢?
第一,我們要注意日常飲食,尤其是老年人,應多食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補充鈣劑。還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和D等。第二,要積極進行適宜的鍛煉,鍛煉的時候要注意循序漸進,把握好鍛煉的強度,不能過勞,鍛煉過度適得其反。第三,要注意避免受寒冷、潮濕等不良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症的產生。第四,要注意日常工作生活的姿勢,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也要避免長期固定某一姿勢,應注意在工作休息時變換一下姿勢。第五,肥胖的人宜控制飲食,增加活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可以有利疾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