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可能與患者自身易感性,以及導致特殊關節、部位的生物力學異常的環境因素,即機械因素有關。
易感因素包括高齡、肥胖、性激素、骨密度、過度運動、存在其他疾病以及遺傳因素等。機械因素如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長期從事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職業、劇烈的競技運動等。
【流行病學】
在世界范圍內均有發病,是引起老年人疼痛和殘疾的常見原因。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尤其是絕經後婦女更為多見。55歲以下人群的相似;而在老年人群中,男性的髋關節炎多於女性,指間關節和拇指掌指關節炎以及膝關節炎則在女性中更常見。
在45歲以下人群中的患病率為5%~10%,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達40%~60%,75歲以上人群可達80%。目前膝關節的患病率高於髋關節,前者大約是後者的2倍。在45~65歲的女性中,膝關節炎的年發病率為3%。亞洲人膝關節炎尤其常見。
【病理】
一、關節軟骨軟骨變性為本病特征性病理改變。初起表現局灶性軟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彈性,繼而出現小片脫落,表面有不規則小凹陷或線條樣小溝,多見於負荷較大部位。進一步出現微小裂隙、糜爛、潰瘍。軟骨大片脫落可致軟骨下骨板裸露。鏡檢可見基質粘液樣軟化、軟骨細咆減少、裂隙附近軟骨細胞成堆增生、軟骨撕裂或微纖維化、潰瘍面可被結締組織或纖維軟骨覆蓋及新生血管侵入。
二、骨質改變包括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軟骨下骨髓內骨質增生,以及軟骨下骨板囊性變等。骨贅游離於關節腔,即所謂“關節鼠”。骨性關節炎軟骨下骨板囊性變可能為軟骨或軟骨下骨板壓力異常、局部骨質挫傷、壞死或壓力增高,關節液被擠入骨內所致。
三、滑膜改變一般不明顯。早期可有充血、局限性圍管性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後期由於軟骨及骨質病變嚴重,滑膜呈絨毛樣增生並失去彈性,其內可埋有破碎軟骨或骨質小塊,並可引起異物巨細胞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