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質增生 >> 關於骨質增生 >>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的日常治療方法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的日常治療方法

  現代社會,骨質增生的患者越趨年輕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不斷增大,許多年輕人也開始患上了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的原因”是由於關節的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是一種退化性關節的病變,通常發病時較難發現,一旦發現病情就比較嚴重了。

  骨質增生通常又形象地叫“骨刺”、“骨贅”等。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一種叫法,形狀像刺,在膝關節、足跟都可表現為刺狀增生。有資料顯示,50歲左右的人骨刺發生率為85%,60~80歲的人為98%,骨刺的發生率與人的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大骨刺的發生率越高。近年,由於長期保持不良姿勢和穿高跟鞋等,容易導致頸椎骨質增生症,而常期穿高跟鞋、仰睡時枕頭過高或長期趴睡,日子久了,都會引起脊椎骨刺。而青少年不注意坐立的姿勢是否正確。運動少,加上長期攝取的含鈣食物又少,也易造成頸部酸痛而產生骨質增生現象、。

  患者一旦頸椎神經受骨刺壓迫,除了頸部酸痛、活動受限外,肩膀、手臂及手指也會覺得酸痛、麻木,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肌肉萎縮、臂力減退等情況,有些患者頸部的血管甚至因受壓迫而引起腦缺氧,出現頭暈、頭痛等現象。伴隨骨質增生症狀的出現,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的日常治療方法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骨質增生

  1、骨刺又稱為骨質增生,一樣通常骨刺並不引起克制症狀,但骨刺會間接地引起局部構造的慢性勞損,也會出現脹痛感。骨質增生形成後,會向四周擠壓,可引起麻痺、痛苦傷心,分外是神經根受壓後,不但局部酸脹、痛苦傷心,在其所轄范疇內都可出現雷同反響。

  2、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和膝關節處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症狀在頭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見多,即頸椎部位沒有明顯症狀,而上肢症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線的痛、脹、麻感。

  3、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症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症狀,只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

  4、要是出如今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樞紐關頭處,則不該視為增生(膝樞紐關頭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並且應清除椎盤脫出的環境,要是有外傷和扭傷時,照舊先拍片為好。由於脫出與骨質增生的症狀是相似的,以免治療不合錯誤症。

  骨質增生的日常治療有何方法

  骨質增生的治療方法

  增生的骨質本身不需要治療,但有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的患者,需要進行止痛甚至手術治療。止痛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改變病情藥物有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等。物理治療包括熱療、水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針灸、牽引等。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考慮手術治療。

  骨質增生疼痛吃什麼藥

  非甾類抗炎藥(NSAIDs)可緩解患者關節近期疼痛、腫脹,並改善關節活動。不良反應可引起胃腸道或腎髒損傷。對乙酰氨基酚可有效控制關節疼痛,每日劑量最多不超過4000mg。若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緩解症狀,可試用阿片類止痛藥(如曲馬多)治療,適用於中重度疼痛。平均劑量每日200~300mg,但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和困倦)較常見。

  骨質增生能治好嗎?

  骨質增生很難根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運動磨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退行性改變,只能通過保養、長期訓練來延緩發病、緩解症狀。在診斷明確後,應當針對性地采取治療,從誘發因素的源頭上改變,注意工作和生活方式,控制體重,進行適當的鍛煉,有條件還可以做些理療及在康復師指導下的康復訓練

  骨質增生不再“纏老”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劇烈運動可使骨骼、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囊遭到過度牽拉、出血、血腫機化、鈣質沉著,易導致骨質增生,這是許多運動員老年時往往飽受骨刺折磨的原因。

  2、 采取正確姿勢。人體骨骼的排列與其所承受的應力是一致的,長期采取不正確姿勢進行工作和學習,如過度低頭看書、彎腰拾物等使骨骼的受力長期不均,就容易產生新的骨質骨刺,這也是頸椎病的發病機理之一。因此,人們應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如需要長期伏案工作,可選用一個略有傾斜的桌面,以減少頸部過度彎曲,也別讓頸部只固定在某個方向,最好每半小時就放松一下頸部肌肉,做些伸展動作或頸部運動,以減輕脖子承受的壓力。

  3 、適當的體育鍛煉。預防骨質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適當活動,特別是關節的正確運動,可以增加關節腔內的負壓,有利於關節液向關節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刺的發生。

  4 、增加鈣質吸收。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吸收大於骨形成,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會逐漸發生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通過補鈣,增加鈣質的吸收,能達到既防治骨質增生又防治骨質疏松的目的。

  5 、適當控制體重,控制體重可以減輕關節上的過大壓力。如果關節附近發生骨折必須手術治療,應盡量復位,防止後期的骨質增生和創傷性關節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