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一側或雙側膝關節疼痛腫脹。起初疼痛多在長時間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但休息或臥床後好轉。隨著病情發展,走平路時關節也疼痛,活動不方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拍完X線片後,醫生會告訴他們膝關節長了“骨刺”。
“骨刺”是什麼?
“骨刺”在醫學上稱為骨質增生,也稱為“骨贅”,是骨質老化的一種生理現象,人到一定年齡遲早會出現各種各樣、程度不同的骨質增生。研究資料表明,人一般從20歲開始關節就有退行性變化,40歲時90%的人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增生性改變,但絕大部分很輕,不致影響身體正常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骨關節的病變日趨嚴重。然而,骨刺並非老年人專有,由於工作的關系,久坐、久站,若再加上姿勢不正確,都可能引起關節提早退化,並誘發骨刺。
“骨刺”是怎麼發生的?
一般認為,骨刺的形成與年齡老化和長期勞累有關。年輕人的關節軟骨具有彈性,並能承受較大的壓力。人到老年,關節會發生老化,軟骨的成分也發生變化,軟骨承受外界壓力的能力減弱了。初期僅僅軟骨受到摩擦,由於軟骨中沒有神經,所以摩擦時人不會感到疼痛,但是隨著軟骨進一步磨損,後期軟骨變薄並出現一定程度的破裂,長期的過分磨損還可使軟骨脫落。軟骨下骨質出現硬化,關節因負重和運動產生的刺激,使軟骨邊緣過度增生,逐漸形成骨刺。
另外,某些人因長期從事相同姿勢的勞動,或過多地進行某一種運動,均可使骨關節因為過度勞累而產生慢性勞損,導致關節穩定性差,促使了骨質增生。骨刺主要出現在承受壓力大的關節,如髋、膝和脊椎關節的邊緣部位。
骨刺會刺激相鄰的骨頭和神經、血管,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症,並可以在神經末梢形成微小的腫塊,使患者異常疼痛。一般來說,不到萬不得已,不宜采取手術治療,因為骨刺常會再生。
什麼樣的人容易長“骨刺”?
一般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人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骨質增生。但下列人群更容易長“骨刺”:
1、中老年人。
2、體型偏胖的人。
3、重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
4、骨折過的人。
5、軟組織受過傷的人。
怎麼防治“骨刺”?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治療“骨刺”的藥物,以膏藥、止疼藥和活血化瘀的藥物居多,但常常收效甚微。眾所周知,止痛藥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緩解疼痛,且副作用較大,對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上腹不適、惡心,嚴重時可引起胃出血;發生過敏反應的會出現哮喘、荨麻疹,有的甚至引起神經功能紊亂,因此不能濫用。活血化瘀藥可以減輕炎症部位的腫痛,但不能修復軟骨和消除骨刺。西醫多選擇手術治療,刮去增生的“骨刺”。手術治療患者較為痛苦,而且手術雖然去除了增生的骨刺,但人活動時骨與骨會繼續摩擦,骨刺也會繼續生長。也有人采用換人工關節,這種方法有一勞永逸的優點,但是有嚴格的適應證,並非人人皆宜,且費用昂貴。
從“骨刺”的成因看,要從根本上預防“骨刺”,必須從修復軟骨、強健骨質入手。軟骨中除了水分,膠原蛋白占59%,蛋白多糖占31%。膠原蛋白是網狀結構的蛋白質,蛋白多糖是具有彈性的球狀的蛋白質,在有水的環境下,蛋白多糖小球黏合在膠原蛋白的網狀結構中,兩者相互交織,共同構成軟骨的支架。骨質中的膠原蛋白較軟骨中少但也約占1/3,鈣約占2/3。鈣黏附在膠原蛋白的網狀結構中,兩者共同構成骨質。
做好以下4步 有效預防“骨刺”
第一步:補充膠原蛋白,讓其網狀結構更加堅固。因為當膠原蛋白的流失大於合成時,網狀結構變得松弛,軟骨中的蛋白多糖、水等成分容易流失,使得骨在受力時容易變形而加速磨損;在骨質中,缺少了膠原蛋白的網狀結構,鈣則大量流失,使得骨質疏松。
第二步:補充蛋白多糖合成的原料氨基葡萄糖(簡稱氨糖)。因為蛋白多糖是大分子物質,直接攝入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我們只能通過攝入合成蛋白多糖的原料氨糖來促進軟骨中蛋白多糖的合成。
第三步:補鈣。鈣是骨質的主要成分。由於近年來鈣的廣告宣傳力度很大,人們都知道補鈣的重要性。但是由於骨骼中膠原蛋白的缺乏,單純補鈣會使補充的鈣質無法有效地沉澱於骨骼中,就如散沙一樣,大部分白白流失掉。因此要想預防“骨刺”,還必須補充膠原蛋白和氨糖。當膠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充足時,軟骨和骨質的網狀結構堅固穩定,這時鈣就可以沉積在網上,三者共同構成健康的軟骨、致密的骨質。
第四步:補充維生素C。雖然維生素C不是軟骨和骨質的組成成分,但是它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吸收,並能使膠原蛋白在服用時口感更好。
只要我們在平時注意補充膠原蛋白、氨糖、鈣和維生素C,我們的軟骨會恢復健康,骨質會更加強健,“骨刺”也會遠離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