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對頸椎病習慣性的認識,讓大家完全忽略了頸椎病其實有很多類型。雖然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的早期症狀可能非常相似,但是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危害性。如其中一種叫“脊髓型頸椎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一旦發病它在頸椎病的各種類型中卻是危害最大的——起病隱匿,致殘率高。
首先我們要先弄明白脊髓型頸椎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由於頸椎椎體退化及相鄰軟組織如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等的退變造成了對脊髓的直接壓迫,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
早期症狀可能有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顫抖,行走困難,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之後會發展為雙側上肢發麻,手的握力減弱,靈活性降低,發展到容易掉落物品;同時可能出現胸、腹部感覺像被繩子綁住一樣,醫學上稱為“束帶感”。症狀加重的同時,可能會出現便秘、排尿困難與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狀,或臥床不起,也可並發頭昏、眼花、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
可以看出,脊髓性頸椎病通常在患者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或者說不具備特殊性,容易以為是神經性疾病問題,而在神經內科就診導致延誤病情。另外有些患者雖然知道應該是頸椎的問題,但是一再拖延時間,自覺症狀較輕,自行在各醫院行針灸、推拿、艾灸、熱療等保守治療方法,往往有時感覺上症狀得到暫時緩解,但是不久症狀又再出現,且可能加重。其實,應該明白一般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出現上述的表現,就要盡快到醫院的脊柱外科專科檢查酌情行手術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並沒有患者想象的那麼危險。脊髓型頸椎病往往中老年人高發,很多患者考慮到年齡因素以及體質因素,擔心身體吃不消,一再猶豫耽誤病情,其實這是一項非常精細和成熟的技術。手術主要是把壓迫脊髓的骨刺、增生肥厚的椎間盤等軟組織切除,也就是解除對頸椎脊髓的壓迫,充分解放它,為受壓脊髓創造正常的康復條件。一旦出現症狀盡早去大醫院的脊柱外科專科就診,脊髓型頸椎病除非極早期可藥物治療,否則越早手術,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