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症狀 >> 頸椎病的檢查與診斷

頸椎病的檢查與診斷

  一、 頸椎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借助儀器,它包括:

  1. 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 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症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 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 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二、 頸椎病的X線檢查

  正常50歲以上的男性,60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症狀。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後:

  一、 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錐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二、 側位:

  (一) 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

  (二) 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

  (三) 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四) 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

  (五) 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

  (六) 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三、 斜位: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三、頸椎病的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是由於不論是頸椎病還是頸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使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這樣,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由於體內少量乙酰膽鹼的刺激,可產生自發性收縮。因此,在一側或兩側上肢肌肉中出現纖維電位,偶而出現少數束顫位。小用力收縮時,多相電位正常,不出現巨大電位。大用力收縮時,呈完全於擾相。運動單位電位的平均時限和平均電位正常。振幅為1~2毫伏。頸椎病因椎間盤廣泛變性,引起骨質增生。損害神經根的范圍較廣,出現失神經支配的肌肉也多些。在病變的晚期和病程較長的患者,在主動自力收縮時,可以出現波數減少和波幅降低。而頸椎間盤突出症往往為單個椎間盤突出,其改變多為一側上肢,失神經支配的肌肉范圍呈明顯的節段分布。

  四、頸椎病的CT檢查

  CT業已用於診斷椎弓閉合不全、骨質增生、椎體暴破性骨折、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松的程度。此外,由於橫斷層圖象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推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五、頸椎病的診斷標准

  頸椎病的診斷標准有兩條:

  (1) 臨床表現與X線片所見均符合頸椎病者,可以確診。

  (2) 具有典型的頸椎病臨床表現,而X線片上尚未出現異常者,

  應在排除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診斷為頸椎病。

  但對臨床上無主訴與體征,而在X線片上出現異常者,不應診

  斷為頸椎病。可對X線片上的陽性所見加以描述。

  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1) 具有較典型的神經根性症狀,如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 壓頸試驗或上肢牽拉試驗陽性;

  (3) X線片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或骨贅形成;

  (4) 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

  (5) 臨床表現與X線片的異常所見在節段上相一致;

  (6) 除外頸椎骨實質性改變(如結核,腫瘤)。胸廓上口綜合症,肩周炎,網球肘,肱二頭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七、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1) 臨床上有脊髓受壓表現、分為中央及周圍兩型。中央型症狀從上肢開始,周圍型症先從下肢開始,又分為輕、中、重三度; (2) 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多有骨質增生,椎管矢狀徑出現狹窄;

  (3) 除外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未稍神經炎;

  (4) 個別鑒別困難者,可做脊髓造影檢查;

  (5) 有條件者,可作CT掃描檢查。

  八、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椎間關節失穩或鉤椎關節骨質增生;

  (4)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暈;

  (5)除外椎動脈Ⅰ段和椎動脈Ⅱ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6) 除外神經官能症、顱內腫瘤等;

  (7) 確診本病,尤其是手術前定位,應根據椎動脈造影檢查。

  (8) 椎動脈血流圖及腦電圖只有參考價值。

  九、交感型頸椎病的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同時合並有神經根型或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對於診斷有困難的病例,可試作普羅卡因頸椎硬膜外封閉或星狀神經節封閉。亦可注射高張鹽水而誘發症狀或者使原來的症狀加重。

  十、頸椎病的分期

  頸椎病的分期是用以展示頸椎病的進展過程。可分以下五期: (一) 椎間盤退變初期;

  (二) 椎間盤膨出期;

  (三) 椎間盤突出期;

  (四) 骨贅形成期;

  (五) 脊髓變性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