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肩周炎 >> 肩周炎臨床症狀 >> 肩痛=肩周炎?揭露肩膀疼痛的五大嫌疑犯

肩痛=肩周炎?揭露肩膀疼痛的五大嫌疑犯

  張阿姨今年60歲,兒女孝順,家庭幸福,身體硬朗,可大半年前不知什麼原因開始右側肩膀疼痛,總是不好。重的時候,晚上疼得睡不著覺。每天穿衣服、脫衣服很困難,梳頭也成問題,疼的很嚴重。甚至,晚上掀被子都疼。她聽人說這是“肩周炎”,應該盡量鍛煉,活動肩關節,即使疼也得忍著練,練著練著就 會好了。結果張阿姨練了大半年不但沒好,反而越來越重了。最後,她來到了醫院,可是醫生診斷她並不是得了肩周炎……

  醫生表示,肩膀痛不一定是肩周炎。“肩周炎”就像是廢紙簍,有些醫生會把原因不很明確的肩痛都診斷為“肩周炎”。其實在診斷“肩周炎”之前,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除外其它可能引起肩痛的疾病,比如肺癌、膽結石、心肌梗塞、頸椎病等!

  肩痛嫌疑一: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也叫“漏肩風”,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廣義的“肩周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周圍的炎症和疼痛。特發性“肩周 炎”是指沒有明顯原因的肩關節“凍結”,活動受限。我們日常所說的“肩周炎”是指後者,多發生於50歲左右人群,它是以肩部酸痛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 的常見病。患者肩關節活動受限,好像凍結在一起一樣,故稱 “凍結肩”。

  “肩周炎”發病比較緩慢,一般是不知不覺中開始出現疼痛,並且逐漸加重。疼痛的部位多在三角肌止點周圍,也就是肩頭周圍一圈,有的會向肘部串 疼。尤其,很多患者會有夜間疼痛。除去疼痛外,患者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活動的幅度都會減小,同樣,被動活動的幅度也會減小,也就是說活動范圍全面受限。

  肩痛嫌疑二:肺癌

  有的時候一天的工作下來就會感到肩膀疼痛,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不為過,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肩膀疼痛很可能是肺癌作怪。

  肺癌典型症狀是久治不愈的咳嗽、痰中帶血、呼吸困難、胸痛等。但少數患者表現特殊,比如並無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症狀,而是出現肩關節疼痛、頸 部腫脹、上腹隱痛、食欲不振、頭痛等症狀。這是由於肺尖部的上方正好是胸腔出口部,其周邊區域有許多神經叢如臂叢神經等,當肺尖部位發生癌腫後,隨腫瘤的 不斷發展可壓迫或侵犯壓迫或是侵犯肺尖及周圍部位的胸膜,就會出現類似肩周炎的症狀如肩關節及肩背肌肉疼痛等。

  肩痛嫌疑三:膽囊炎、膽結石

  由於膽在人體的右側,所以膽結石或膽囊炎的疼痛通常會放射到右肩部或右肩胛骨處,患者常有反復發作的病史。嚴重時的劇痛難忍、坐臥不安、捧腹彎腰、倒地翻騰、放聲喊叫、面色慘白、大汗淋漓,或者伴有惡心嘔吐,甚至發生休克等症狀。

  肩痛嫌疑四:心絞痛、心肌梗塞

  跟膽囊炎引起的疼痛位置相反,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疼痛會放射到的是左邊肩膀。

  肩痛嫌疑五:頸椎病

  由長期不正確的工作,生活姿勢造成,頸椎容易發生增生等退行性病變,壓迫神經引起肩痛,這類疼痛比例較多。

  肩部健身操6步驟

    今天小編要教大家的就是幾個預防肩痛的健身操動作,非常的簡單而且效果是相當的好。既提神又能起到健身的效果,每天做一做,時間不需要太長,大概5分鐘就OK了。

  1、身體保持直立狀態,側對著桌邊或窗台,一手緊握拳頭支撐桌面或窗台,肘關節伸直。另一只手固定不動,向前邁一小步,身體隨之前移,但支撐桌面的手臂不動,使肩關節被動牽拉後伸。然後換另一側做上述動作。

  2、背靠桌邊或窗台邊站立,兩手握住桌沿或窗台沿、保持兩手及上身不動,屈肘。屈膝下蹲,使肩關節被動向前或向上方抬起。

  3、離桌子或窗台一臂的距離,面對桌子或窗台站立,手臂伸直了,手放在桌上面。保持手及上半身不動,屈膝下蹲,使肩關節被動向前上方抬舉。

  4、距桌子或窗台約一臂遠處側身站立,上臂伸直,手掌側放在桌上或窗台上,手不動,屈膝下蹲,同時上半身稍向內側傾斜,使肩關節被動外展。

  5、站在門框旁,屈肘,將左手放在門框內側,手及前臂保持不動,身體向左側旋轉,使肩關節被動內旋。

  6、站在門框旁,屈肘,將左手放在門框外側,手及前臂不動,身體向右側旋轉,使肩關節被動外旋。

  溫馨提示:光是以上這些小動作想要達到很好的健身效果當然是不可能的,想要身體更加健康當然還得多進行真正的健身運動。有時間還是多去戶外跑步、爬山或者是去健身房跑步、跳健美操之類的系統運動才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延伸閱讀:

    女人,你為什麼會腰痛?     骨科醫生教你如何長高      

    八成肩痛不是“肩周炎”     肩周炎藥酒如何炮制      

    “家庭體操”治療肩周炎     每天5分鐘拯救你的肩周炎

    用筆記本電腦易患肩周炎     肩周炎分期治療加快康復

    不花一分錢治好肩周炎       治療肩周炎 中醫方法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