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蔬菜可預防關節炎
專家指出,關節痛是痛風最多見的症狀,容易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最初多發生在足的拇趾關節,其次為踝、手、腕、膝、肘關節。對於中老年男性、腦力勞動者、貪酒嗜肉的肥胖者,尤其是有痛風家族史的人,都應警惕發生痛風的可能性。
預防骨質疏松從娃娃抓起
改善骨量低下首先要飲食均衡。專家指出,不能說年紀大了就只是吃素,除了維生素外,骨骼的構成還需要蛋白質的參與,所以說葷素都不能少。同時要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如蛋、肉、魚、牛奶、豆類等。
適當的運動能給骨骼帶來應力刺激,讓人保持良好的協調性,不容易摔倒。但運動不是說劇烈就好,而是要適合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應以運動後不感覺不舒服為宜,像較柔和的球類運動、跳舞、游泳等都不錯,七八十歲的老人可以慢走、散步。此外,多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D的生成。不良習慣也會影響骨量的丟失,如經常喝酒和咖啡、抽煙、少運動、偏食挑食等。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以及患有糖尿病、風濕病、消化不良、甲狀腺疾病、肝腎功能差等,以上的危險因素越多,發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可能性越高。不過,無論是飲食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還是越早糾正越好。
健康體重貴在吃動兩平衡
針對將超重和肥胖單純地歸因於某種食物的觀點,營養專家表示,飲食並非肥胖的“唯一元凶”,保持健康體重關鍵在吃動平衡。專家指出,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是吃動平衡。“上樓電梯,出門打的,在家電腦”的現代生活方式是制造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的“根源”是過多的熱量,不論熱量來自哪裡,如攝入的熱量超過燃燒的熱量,多余的就會變成體脂從而造成體重增加。營養專家建議:控制總熱量攝入,注意吃動平衡。
65歲患關節病占慢性病人50%
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市中醫一附院完成一項調查顯示,本市40歲以上人群關節炎患病率達20%,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50%,65歲以上人群中患關節疾病的占慢性疾病人群數的50%以上。
中醫一附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劉維介紹,目前關節炎為一類高致殘性疾病,其中骨關節炎的致殘率為53%,未經正規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的致殘率達70%。除年齡外,免疫功能紊亂、體重超標、過量食用海鮮、動物內髒、外傷和糖尿病等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以往大多數人以為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人的關節早期變化在二三十歲時就已開始,40歲以上,凡承受重量的關節多少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