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參加活動的四五十歲男士患有膝骨關節炎。20年來,他常跳交誼舞,他的病是膝蓋使用過度所致。我國的骨關節炎患者人數在1億以上,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骨關節炎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關節,比如膝關節等負重關節,主要病理改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骨關節炎有3個臨床表現:關節疼痛、僵硬感、關節活動度減小。45歲以上的人持續一個月出現膝蓋活動時疼痛、晨起或久坐後膝蓋發僵(持續時間少於半小時)、膝蓋活動時總感覺有摩擦感或聲音等症狀時,就要警惕患上了骨關節炎。
膝關節炎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1)“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當人體逐步老化或創傷或疾病時,關節軟骨中Ⅱ型膠原纖維出現退化,隨後逐漸出現斷裂而變短,致使關節軟骨失去了彈性。接著便進一步發生裂縫,大疱,糜爛與潰瘍,從而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便加劇軟骨的磨損,膝關節於是關節軟骨便遭到完整性的破壞。
2)軟骨下骨板的病變:隨著疾病的發展,因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並可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這些囊性變會穿破骨板伸向關節腔內,使關節軟骨面進一步殘缺不全,此時病變已從軟骨擴展至整個骨組織,表明疾病已經惡化。
3)關節邊緣的骨質增生的:病變由軟骨及骨組織開始,逐漸漸影響到滑膜與韌帶甚至關節囊等關節的各部份。軟骨破壞伴隨有修復與增生,故滑膜與韌帶的病變會使它們在附著點發生骨質增生,附著與增生的位置都在關節的邊緣,在X線片上可看到關節邊緣有唇狀骨質增生。但是數十年的關節活動使關節囊與韌帶不斷的受到牽拉,也可以出現有骨性附著點的骨質增生,故不能僅以“骨質增生”便診斷為骨關節炎。而骨關節炎必須有其他的症狀和體征。
治療膝骨關節炎應遵循“三步曲”
第一步:藥物治療
首先,藥物治療是基礎。任何的疼痛,止痛是首要的。先給一些消炎止痛藥給患者服用,減少關節內的無菌性炎症,減少患者疼痛。另外,應給患者服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一類的藥物,它們可以增強軟骨的新陳代謝,改善軟骨的功能,適宜長期服用。
第二步:熏藥針刀
在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勞損點,一般會做一些膝部的中藥熏藥、銀質針、小針刀松解、臭氧注射等等,起到改善肌肉的彈性,增強肌肉的韌性,減輕對關節的負擔。
第三步:關節注射
對於關節腔內注射,我們認為,封閉,也就是往關節內打激素,確實見效快,但是容易加重關節退化,加重骨質疏松。因此,對於一些有關節腫脹積液,特別是膿性積液的患者,首先分次往關節腔內注射醫用臭氧,它能起抗炎止痛作用,又沒有激素的副作用,經過兩到三次的臭氧注射後關節內的積液、炎症基本清干淨了才考慮注射透明質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