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TMJ)是指下颌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節結構異常的情況下,下颌骨髁狀突超越了正常的運動限度范圍,脫離了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原來的位置。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下颌關節,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臨床上急性下颌關節前脫位、復發性下颌關節脫位和陳舊性下颌關節前脫位比較常見。
後方脫位時關節髁狀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關節髁狀突可進入顱腦中窩,內側脫位關節髁突可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關節髁突可移至關節窩的外側。後放脫位、上方脫位以及內側脫位主要多為外傷、外力所致,一般同時伴有關節窩、關節結節、關節髁突或下颌骨骨折以及顱腦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颞下颌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1、颞下颌關節脫位的治療原則:及時手法復位,限制下颌活動2~3周。
2、颞下颌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方法:病員低位端正坐姿,頭靠於椅背或牆壁,下颌牙齒的咬合平面要低於醫生兩臂下垂時的肘關節水平,醫生站於患者的正前方,雙手拇指纏包紗布,以免咬傷術者,雙手拇指分別放在兩側下颌磨牙的咬合面,其余四指握托住下颌骨體部下緣,復位時囑病員放松肌肉,術者兩拇指逐漸用力將下颌骨骨體後端向下加壓,同時其余四指將下颌颏部稍向上托抬,使位於關節結節前方的髁狀突移到關節結節水平以下,當髁狀突下降至低於關節結節平面時,順勢將下颌骨向後上方推送,將髁狀突滑回關節凹面內復位。若為雙側關節脫位,可先復位一側,然後再復位另一側。
3、當髁狀突復位恢復正常咬合關系後,立即用彈力繃帶或普通頭颌繃帶固定,限制下颌運動以張口活動2~3周左右,以免再脫位。如果復位後未得到固定或固定時間太短,被撕裂的組織未得到完全恢復,可以繼發復發生關節脫位及颞下颌關節紊亂綜合征。
4、復位前應注意消除患者緊張不安情緒,輕輕按摩雙側咀嚼肌,使肌肉松弛,一般不需要麻醉。
5、復發性脫位或急性關節脫位者一般來說復位較容易,患者可自行手法復位,輕輕按揉關節區域,緩慢活動進行張閉口運動即可進行關節復位。
6、脫位時間較長、咀嚼肌肉發生痙攣患者,先行局部熱敷按摩颞肌及咬肌;或用2%普魯卡因作颞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咀嚼肌肉封閉後手法復位;陳舊性脫位者可全麻下或關節部位手術切開復位。
7、復發性脫位手法復位、顱颌繃帶固定後效果不佳者,可進行關節囊內硬化劑治療,或在關節內鏡下行關節囊壁以及關節盤後組織的硬化劑注射治療。
8、手術治療方法:如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手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適用於以上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