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骨術
股骨或胫骨截骨術的目的主要是矯正畸形、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動度和延遲關節置換的時間。肢體力線不正確所造成的膝關節畸形和退行性關節炎多采用此術。以胫骨上端截骨術(胫骨結節以下做截骨)為例,它主要適合35歲以下、以胫股關節單髁病變的膝內翻患者,而胫骨高位截骨術(在胫骨結節以上截骨,HTO)主要適合35歲以上患者。對年齡超過60歲、膝關節軟骨破壞嚴重者僅截骨難以解決問題,則需關節置換術。為了確保截骨術的效果,要求膝關節基本功能和周圍的肌力完好,如膝關節半月板有損傷則需先處理半月板,再做截骨。
胫骨截骨術禁忌症包括:①65歲以上要慎用。②關節雙髁已有明顯的間隙變窄或消失。③膝關節的屈伸小於90度。④膝關節嚴重不穩者。⑤膝關節結構嚴重的異常。⑥嚴重的肥胖患者。⑦膝關節周圍肌力小於4級。⑧嚴重的骨質疏松者。
胫骨截骨術前照負重位膝關節全長X線片,在正位片上准確地測出股骨角、胫骨角和胫股角,以確定矯正的度數。手術中需要截斷腓骨,於胫骨平台下1CM做截骨,截骨在骨膜下操作,可應用截骨導向器,截骨時應保持對側骨膜的完整性。它的並發症包括①腓總神經損傷,②關節內骨折,③掴動脈損傷,④骨折不愈合。
胫骨上端截骨術治療膝內翻畸形的效果已被接受和承認。胫骨高位截骨術截骨靠上,對膝關節有影響,但骨愈合時間短,對年齡較大的患者我們更喜歡做胫骨高位截骨術。胫骨上段截骨術對關節的影響小,更適合年輕人。
二、關節清理術
關節清理術是指對膝關節內的沖洗、病變軟骨修整、破損半月板切除以及滑膜切除等手術過程。它適合輕、中度的慢性骨性關節炎患者,對伴有肢體力線不佳者僅做關節清理效果差,應同時做截骨;對重度關節破壞的需人工關節置換術。對關節清理術的療效分析表明:療效差距不一,有的報道效果較好,有的較差,主要是患者的關節病變情況不一。總體而言,病情越重的患者效果越差,術後持續時間越短,復發的越早。因此關節清理術適合輕、中度的慢性關節炎患者,治療效果相對是暫時性的,可起到延遲關節置換的作用。關節清理術目前多以關節鏡方式進行,損傷小、恢復快。
三、關節融合術
某些嚴重的慢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嚴重,但因經濟或其它原因不能行全髋或膝關節置換者術,關節融合術也不失是一種術式,特別對從事體力勞動的患者,融合喪失了關節動度,但行走不疼,具備有一定的生活和勞動自立能力。各個關節融合采用的方式亦成熟,目前技術上不存在問題。作者僅就此做點補充:①同側髋、膝關節均有病變,最好髋關節做人工關節,膝關節做融合②膝關節融合手術簡單,骨融合的成功率較高,但髋關節融合有一定的失敗率,主要由於術後固定不佳所致,因此術後用髋人字石膏固定是最有效、簡單的方法③髋關節融合不主張將髋關節融合在0度位,應有5-10度的屈髋位,這樣比較利於患者的功能恢復。④關節融合後多年,如果患者有關節置換的要求,患者仍然有換關節的機會。
四、人工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或全關節置換對關節廣泛破壞、畸形明顯的關節病變可減少關節疼痛,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髋、膝關節置換主要適合①老年退化性骨關節病②類風濕性關節炎③強直性脊柱炎④股骨頭缺血壞死⑤股骨頸骨折(特別是懷疑臼有病變者)⑥先天性髋脫位或髋臼發育不全⑦髋部骨腫瘤⑧感染性髋關節炎或髋關節結核長期無復發者。但下列情況則不適合或慎重選擇,如:①心髒功能嚴重障礙者(不能控制的心衰,半年內發生心肌梗塞,3個月內頻繁發作心絞痛)②高血壓病並發腦血管病變者(術中或術後突發腦血管意外或偏癱難以配合康復治療)③肝、腎功能嚴重受損④糖尿病⑤全身有(肺部,泌尿系)感染灶或懷疑潛在感染(血沉快,C-RP高)者⑥髋部皮膚條件不好(疖腫或褥瘡)⑦貧血、電解質紊亂(糾正後可手術)⑧進行性神經疾病(脊髓空洞症)所造成的夏克氏關節者⑨高齡體弱高危患者(年齡不是絕對依據,要看生理年齡能否耐受手術)。
術前需要對手術的價值和可能遇到的情況做出估計①手術是否值得:手術解決多少問題,對病人有多大幫助,如病人關節僵直周圍軟組織攣縮,術後效果差,是否手術值得商榷②患者是否耐受手術③手術時機和順序是否正確:髋膝關節僵(強)直,先行髋關節置換④長期使用激素患者,術前術後用激素,防止華佛氏綜合征的發生⑤術中是否需要植骨⑥翻修手術骨水泥或斷裂假體取出的難度⑦膝關節僵(強)直,先通過物理治療使膝關節屈伸功能改善⑧老年人骨質疏松,需用骨水泥型假體,術中防止再骨折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腰穿有困難,應選用全麻。⑩有屈髋畸形者,需松解髋前攣縮組織,並調整臼的外展角,後傾角。
術前用藥和准備,包括①提前一天使用抗菌素②術前晚使用鎮靜藥③皮膚准備:術前洗操、備皮,換衣④配血:鮮血,足量⑤假體大小合適:X光片和模片測量⑥負壓吸引器和抗外旋鞋。
手術的切口可采用如下切口:前外側:Smith-Peterson切口(損傷大,出血多);外側:Hardinge切口(本人推薦的切口),Wstson-Jones切口(瘤段復合假體置換時建議采取的切口),Ollier(“U”形)切口;後外側:Gibson切口,Mcfarlind切口;後方:Moore切口,改良Moore切口,Osborne切口等等。以本人建議的Hardinge入路為例介紹一些手術步驟和基本方法。①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患者軀體需固定好,前方用卡子卡住恥骨聯合,後方抵住骶骨,防止前後晃動②備皮:(2%碘酒70%酒精)鋪單③顯露:以患側大粗隆為中心,上下各7cm,切開皮膚、皮下,電凝止血,沿皮膚切口方向切開闊筋膜張肌,自動拉勾牽開,大止血鉗分開前部分臀中肌纖維深達白色的關節囊,電刀縱形切開臀中肌和股外側肌在粗隆部的附麗點,將兩者牽向內側並外旋患肢,顯露出小粗隆。用股骨頭拔出器拔出股骨頭,探查髋臼,看有無明顯骨缺損④截骨、取頭和關節脫位於小粗隆上1cm斜向大粗隆做截骨,截骨時注意保留臀中肌的附麗點。⑤清理髋臼,電刀切除髋臼橫韌帶和耳狀關節面的軟組織⑥調節張力用電刀徹底切除關節囊,特別是後內、後外的關節囊,以調節髋關節的肌力平衡,必要時,可松解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⑦髋臼的處理:切除關節囊及邊緣骨贅,用刮匙和髋臼锉清除臼內軟骨面,臼心薄而疏松勿穿破。非骨水泥型髋臼安裝時注意假體壓配要緊,螺釘只能起到暫時固定的作用。
骨水泥型髋臼:用髋臼打孔器在臼頂不同方向鑽孔3~5個,6~8mm深,用打孔修整器擴寬打孔。選用適當的臼,一般比最大臼锉直徑小2~4mm,黑色髋臼試摸固定在把手上,用於檢查人工髋臼的大小和測定方向,一般人工髋臼位應外展45°,後傾10°。冷高壓沖洗髋臼:干紗布壓迫止血,保持干燥,備骨水泥。用水泥槍注入骨水泥用髋臼水泥擠壓器及濕硅板壓平水泥,使之與臼窩洞及松骨質表面膠合。用髋臼擠壓器將人工臼按要求的方向和深入推進骨水泥土,保持原位置,直到水泥膠合牢固,去掉邊緣多余水泥。
骨水泥型柄假體的安放。選用合適的假體,在柄末端上相應號的中心控制體。刷洗骨髓腔:用刷子去掉血塊,冷高壓沖洗髓腔,吸出滲血及液體。上骨水泥:將准備好的骨水泥用水泥槍由髓腔低由深至淺(邊推邊退)將水泥注滿髓腔內,用硅膠蛋封住股骨頸口,用水泥槍加壓水泥,加壓後插入選定的股骨假體,直到頸領到達頸的切面至水泥膠合硬化後,去除多余的骨水泥。選用合適的頭固定於頸上。手法復位,查看張力和穩定情況,不合適時將頭卸下改用另一合適的股骨頭。
非骨水泥型柄假體的安放。根據術前標記的截骨平面切除股骨頸,保留股矩1~1.5cm,用箱式鑿、刮或峨眉鑿刮除截骨面的松質骨。髓腔锉平行髓腔的方向緊靠大轉子(必要時切除部分大轉子)逐步擴向深處(可使柄的途徑變直)。锉由小號增至選用的最大號髓腔锉,此锉的大小也就是選用假體的大小。放遠端塞:用髓腔擴大器的柄量一下待用假體的長度,用髓腔擴大器測量假體柄末端以下1~2cm處骨干內徑,適當擴大該處髓腔,選用較擴大器大1mm的遠端塞,固定到插入桿上,將塞子插到預定假體深度以下的1~2cm處,松開螺絲,抽出插桿。將選用的最大號髓腔锉按原位插入髓腔內,頭頸試摸安放在骨锉上,標記“0”對准隆起點插入,頭抵達最低位置,此為標准頸。拔起試模旋轉至“1”插入到底,為標准頸加4,頸長增加4mm。再次旋轉至“2”插入為長頸,頸長又增加4mm。再次旋轉至“3”插入為長頸加4,頸長再次增加4mm。將關節復位,檢查腿長度、張力和關節穩定性。用此方法選擇合適頸長的股骨頭。
檢查傷口內有無紗布異物遺留,沖洗傷口,放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
人工全髋關節置換術中應注意①嚴格無菌技術②手術層次及解剖關系要清楚,保護附近的神經血管③操作要輕巧,避免干頸劈裂、髋臼穿通等意外④注意骨水泥對血壓的影響⑤安放假體位置要合適髋臼外展45度,後傾15度,柄的前傾角,柄與髓腔要平行⑥復位後張力要合適:張力過低,關節不穩容易脫位,緊張力大,術後可並發大腿痛。
術後處理包括:①術後始終穿抗外旋鞋②術後2天拔出傷口引流條,負壓吸引要通暢,根據引流量的多少,一般為2天拔除引流管,滲透的敷料要及時更換,防止傷口污染③術後2天照X線片(只照正位片)④術後3天在CPM幫助下做髋關節的屈伸活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後入路避免足內旋,前入路避免足外旋,防止脫位⑤術後一周開始在床上練習坐⑥術後12天拆線⑦術後一個月扶雙拐下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