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嘿,火鍋英雄,痛風又發作了吧?

嘿,火鍋英雄,痛風又發作了吧?

  一、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嘌呤燒痛了我

  在骨科醫生眼裡,火鍋最火的非嘌呤莫屬了。嘌呤是生物體內的一種重要鹼基,是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代謝成尿酸,尿酸過高會引起痛風。人體內尿酸可來源於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這部分約占20%;另一部分由體內氨基酸、核苷酸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謝的尿酸約占80%。盡管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內源性代謝紊亂所致,但高嘌呤飲食是導致血尿酸濃度急劇升高,促使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的關鍵所在。

  嘌呤這玩意兒是DNA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含氮化合物。啥東西木有DNA?除了火鍋中的白開水、筷子和鐵鍋沒有,其他只要是食物就都有(包括調味料),只是多少的問題。其實火鍋本身不產生嘌呤,而是因為這一鍋東西,反復加料(而且多是嘌呤高的食品)、燒煮,導致大量嘌呤在少量湯汁中濃聚而已,化學曰“濃度高”而已。

  廣告做的好---怕上火喝王老吉,聽起來火鍋好像和王老吉很配,但調查顯示,吃火鍋的人更願意配啤酒,原來啤酒不只是和炸雞很配。啤酒嘌呤的含量沒有蝦、肉的多,但啤酒中的酒精會造成體內乳酸的堆積,而乳酸和尿酸在從腎髒排出時相互會有競爭,這樣乳酸的增多會影響血尿酸排出的減少,從而導致血尿酸的增高,從而誘發痛風。再者雖然啤酒本身嘌呤含量不高,但它含有較多的鳥苷酸,代謝後會產生嘌呤,最終產物是尿酸。

嘿,火鍋英雄,痛風又發作了吧?

  二、愛的痛了,痛得哭了,痛風是會呼吸的痛!

  痛風有多痛?有人形容是像被狗咬,有的人說是像用刀割肉......下圖是一位資深痛風病人的經驗總結。

  痛風的生化標志是高尿酸血症。正常男性血尿酸為 150-380μmol/L(2.4~6.4mg/dl) ,女性更年期以前血尿酸水平為 100-300μmol/L(1.6~5.0mg/dl) ,女性更年期後其值接近男性。 血清尿酸的飽和濃度約為420μmol/L(7mg/dl) ,高於此值即為高尿酸血症,在理論上此時尿酸可以析出結晶,並可在組織內沉積,造成痛風的組織學改變,是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痛風和痛風腎病的危險因素。然而,高尿酸血症者僅一部分發展為臨床痛風,其轉變的確切機制未明。因此,高尿酸血症與痛風並不是同義詞,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關節炎和(或)腎病、腎結石等時,才能稱之為痛風。

  三、原發性痛風的分類和分期

  痛風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這邊介紹常誘發急性關節炎的原發性痛風。原發性痛風發病有關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尿酸排洩減少

  尿酸排洩障礙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包括腎小球尿酸洗過減少、腎小管重吸收增多、腎小管尿酸分泌減少以及尿酸鹽結晶在泌尿系統沉積。痛風患者中 80%~90% 的個體具有尿酸排洩障礙,而且上述異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腎小管尿酸的分泌減少最為重要;而尿酸的生成大多數正常。大多數原發性痛風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屬多基因遺傳缺陷,但確切的發病機制未明。

  2、尿酸生成增多

  若限制嘌呤飲食5天後,如每日尿酸排出超過 3.57mmol/L (600mg) ,可認為是尿酸生成過多。痛風患者中以尿酸生成增多者不足 10% 。尿酸代謝過程中的酶的缺陷是導致尿酸生成增多的原因。

  有關痛風的分期,有些資料有個“無症狀期”,也就是高尿酸血症期,這邊不建議將其納入痛風分期,因為高尿酸血症不等同於痛風,只能將這一類患者歸納為痛風發病高危人群。參照中華風濕病學會2011年關於原發性痛風的診療指南,也沒有無症狀期的分類法。

  (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發作期)

  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數小時內出現受累關節的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初發時多數為單關節,隨後累及多關節。單側拇趾及第1跖趾關節最常見,其余依次為踝、膝、腕、指、肘。可伴有發熱、頭痛、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症狀。

  骨科患者中,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最為常見,痛風形成的關節炎有其特點:多見於中老年男性,部分患者發作前存在明確的誘阗,包括進食高嘌呤食物、酗酒、饑餓、疲勞、受涼、外傷、手術等。自限性的急驟進展的關節炎,特別是累及第一跖趾關節時,高度提示痛風,目前多采用197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的分類標准進行鑒別。

  不過,發生於膝關節等處的痛風性關節炎仍應於應與蜂窩織炎、丹毒、感染化膿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假性痛風等相鑒別。

  (二)痛風發作間歇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後自然緩解,不留後遺症,進入無症狀階段稱間歇期。如間歇期不降低血尿酸濃度到理想值(<300μmol/L或 <360μmol/L),隨著時間的推移,痛風發作會愈加頻繁,且持續時間更長,症狀更重。

  (三)痛風石與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

  1. 多見於未經治療或治療不佳的患者,早期防止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可無此期。

  2. 痛風石是尿酸鹽沉積在軟骨、滑膜、肌腱和軟組織中所形成的芝麻大到雞蛋大黃白色痛風結節,為特征性表現。痛風結節多見於耳廓、跖趾、指間、掌指、肘等關節,亦可見於尺骨鷹嘴、滑車和跟腱內。

  3. 痛風石形成過多及炎症反復發作導致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和畸形。痛風石表面的皮膚變得菲薄,磨損處流出白色粉樣液,並可形成瘘管。

  4. 病變已至後期、關節炎發作較頻,間歇期縮短,疼痛日漸加劇,甚至發作之後不能完全緩解。

  (四)腎髒病變

  5%~12%的高血尿酸症患者最終會發展成為痛風,其中1/3的患者可累及腎髒,出現腎髒病變。

  四、原發性痛風的臨床診治

  原發性痛風的治療應按照臨床分期進行,並遵循個體化原則進行。

  1、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以下3類藥物均應及早、足量使用,見效後逐漸減停。急性發作期不開始進行降尿酸治療,已服用降尿酸藥物者發作時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動,延長發作時間或引起轉移性發作。

  (1)非甾體消炎藥   各種NSAIDs均可有效緩解急性痛風症狀,現已成為一線用藥,但需注意非甾體類消炎藥有損傷胃粘膜等副作用,必要時可加用胃保護劑。

  (2)秋水仙鹼   是有效治療急性發作的傳統藥物,一般首次劑量1 mg,以後每1-2h予0.5 mg,24 h總量不超過6 mg,秋水仙鹼的不良反應較多,肝腎功能差者慎用。

  (3)糖皮質激素  通常用於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鹼或腎功能不全者,如活動性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全、骨髓疾病等患者。要注意停藥後病情反彈現象。

  2、間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療

  間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療旨在長期有效地控制血尿酸水平,根據尿酸的代謝途徑,目前臨床上控制尿酸是通過促進排洩和控制形成兩個途徑。

  (1)促進尿酸排洩    ①丙磺舒:初始劑量0.25 g,每日2次,漸增至0.5g,每日3次,每日最大劑量2 g。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症狀、皮疹、藥物熱、一過性肝酶升高及粒細胞減少。 ②苯磺唑酮:初始劑量50 mg,每日2次,漸增至100 mg,每3次,每日最大劑量600 mg。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症狀、皮疹、粒細胞減少。③苯溴馬隆:初始劑量25 mg/d,漸增至50--100 mg,每日1次。根據尿酸水平調節至維持劑量,並長期用藥。④鹼性藥物:最常用的是碳酸氫鈉片,但對胃微潰瘍患者不適宜;對於胃潰瘍患者還可選用枸橼酸鉀鈉合劑,腎功能不全者需監測血鉀濃度。

  (2)抑制尿酸形成    最常用的是別嘌醇:初始劑量100 m州,以後每24周增加100 mg,直至100-200 mg,每日3次(每日劑量在300 mg以內,也可1次服用)。

  (3)腎髒病變及其他相關疾病的治療需咨詢相關科室醫生,在科間協助會診下進行。

  五、火鍋該怎麼吃

  痛風患者能不吃火鍋就盡量不吃,但如果碰到聚會等特殊情況,一個人搞特殊就多少有點不合群。所以沒辦法的時候其實也可以吃,就看你怎麼吃!

  有位學者做了個很奇特的實驗,他發現,高嘌呤食物在火鍋烹煮過程中食物本身嘌呤含量是變化的,剛短時間烹煮食物的嘌呤降低,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食物嘌呤含量卻增加了,而火鍋湯中嘌呤的含量隨著烹煮時間增加而增加。

  所以這邊就涉及烹煮時間、食物量的問題。要想嘌呤攝入少,首先你要選擇嘌呤含量少的食物。

  其次,那個有趣的實驗發現人們在食用火鍋時,開始很快能把肉或蝦吃光,但一段時間後,涮肉或蝦的時間逐漸延長,這可能與高脂食物容易產生飽腹感有關。另外,不同人有不同喜好,有人喜歡吃涮時間短的肉或蝦,而有人喜歡吃涮時間長的肉或蝦,還有人為喝火鍋湯,喜歡把肉或蝦煮很長時間,直至用餐結束。因此建議羊肉在涮後6min、牛肉和青蝦在涮後16min 食用較好。同時發現,湯裡的嘌呤含量隨放肉、蝦量的不斷增加和水分的不斷減少逐漸升高,其含量可能會達到中等嘌呤含量水平,所以建議不喝或少喝火鍋湯,對想喝火鍋湯的人可在喝湯前加一定量的水,以稀釋嘌呤濃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