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不適,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多多少少經歷過:久坐後的腰背痛、肩頸痛,運動後的手腕、肘部疼痛,長期行走之後的腳跟痛、腿痛,受涼之後相應部位的疼痛,人們常常根據經驗得出:骨痛是受涼了,或是太累了,往往不會重視。尤其是老年人,常常會把反復的腰背痛與“勞損”、“骨質疏松”聯系起來,不會因為骨痛去就診。甚至部分醫生,在遇到骨痛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時,也往往會歸咎於上述常見原因。
相較於骨痛,乏力更為常見。這一非特異症狀,常常被歸咎於過度勞累、睡眠不足,而實際上乏力可能是貧血的唯一症狀。即使確診了貧血,部分成人不以為意,尤其是女性,不會因貧血去醫院就診。
然而,這兩種症狀背後可能隱藏了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兩種症狀同時存在時,往往預示了嚴重的血液系統惡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
什麼是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發源於血液系統漿細胞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占血液系統腫瘤的10%,多發於50-60歲以上的人群。而近些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們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32歲。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骨骼病變,貧血,腎功能不全,以及高鈣血症。
骨骼病變70%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會出現骨骼病變,原因是腫瘤細胞激活破骨細胞,進而破壞骨骼,同時抑制成骨細胞修復骨骼。大多數患者表現為骨痛,醫院X射線檢查能發現特征性的溶骨性破壞,但是這一部分患者常常不把骨痛當一回事,任其發展。等到病變嚴重的時候,會出現病理性骨折,比如輕輕一摔、一碰就骨折了。甚至我們碰到過這樣一位患者,躺在床上一抬腿,腿就骨折了。骨骼病變最嚴重的是發生脊椎的骨折,壓迫神經造成截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將是極大的影響。
貧血 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中有75%會出現貧血,輕度的貧血在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不會有太嚴重的不適。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往往是老年人,冠心病、老慢支是很常見的,如合並貧血,會加重心肺等重要髒器的負擔。如果任由疾病發展,貧血逐漸加重,頭暈、乏力、消化不良等不特異的症狀是極常見的,嚴重的發生心功能衰竭、心肌梗塞等,這類患者我們也見到不少。
腎功能不全 多發性骨髓瘤的腎功能不全發生率是25%,有的病人一開始骨髓瘤的症狀不太明顯,體檢發現腎功能不全,就先到腎內科就診,甚至有些病人已經開始透析了,之後才診斷是多發性骨髓瘤。我們遇到較多腎內科轉診的病人,一開始是維持性透析的,經過積極治療腎功能有所好轉,最後能脫離透析。
高鈣血症 是內科的急症,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發病率是30%,症狀有表現淡漠、口渴,嚴重的會出現意識障礙、心律失常,會影響腎功能。診斷要依賴實驗室檢查,通過有效的治療可在短期內糾正。
其他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發生癌變的腫瘤,漿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分能泌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老百姓熟知的抗體,能幫助人體抵抗病原體感染。一旦癌變,產生大量異常免疫球蛋白,不具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時還在血中堆積,因此,患者常常表現有抵抗力差,反復的感冒、肺炎等細菌性感染;免疫球蛋白在血中濃度升高,引起血液粘滯,導致高粘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痛、鼻出血、視力模糊和意識模糊。
如何早期發現多發性骨髓瘤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需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如果任其發展,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生命更是顯著縮短。事實上,多發性骨髓瘤由於症狀多樣,不典型,不僅患者不能及時發現,甚至很多非血液科醫生對這一疾病也認識不足。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56%的患者通常在6個多月後才去血液科就診。三分之一病例是在急診確診,未在血液科規范治療,預後較差。那麼,我們如何能早日發現疾病端倪,早診斷早治療呢?
首先,我們要對自己的身體適當地關心,一旦出現骨痛、或乏力、或反復的感冒、肺炎等細菌性感染,尤其當多種症狀都出現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其次,惡變的漿細胞會過量地產生異常免疫球蛋白,這些蛋白首先從尿液中排出,骨髓瘤患者常常會提到小便中泡沫增多,長時間不消散,這就是比較常見的蛋白尿症狀,需要到醫院檢查小便;第三,血中堆積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在常規的生化檢查中會表現出異常,比如常規體檢包含的肝功能,可以發現球蛋白升高。如果這種情況出現,應該及時尋求專科醫師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