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病因 >>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是關節置換術後腹瀉的常見原因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是關節置換術後腹瀉的常見原因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最為常見的症狀是腹瀉及腹瀉引發的相關並發症,如中毒性巨結腸等。盡管報道術後機體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的文獻較多,但目前報道全關節置換術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的文獻較少,部分文獻報道認為,關節置換術後發生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多種抗生素的使用,住院周期增長,ASA評分高等。

  鑒於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較容易出現嚴重的並發症,有必要對其流行病學有進一步的了解。為明確關節置換術後出現腹瀉患者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的發生率、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及相關並發症發生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學者進行了專題研究,相關結論發表在thejournalofarthroscopy上。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是關節置換術後腹瀉的常見原因

  作者回顧性的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份因全關節置換術入院治療的患者,共18016例。通過對醫療保險的收費單據上條目篩查進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檢測的患者: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抗原,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毒素A、B,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快速篩查試驗,若上述檢查有一個或多個陽性,則確認為艱難梭狀芽胞桿菌陽性。確認為感染陽性的腹瀉患者,立即進行口服甲硝唑或萬古霉素治療。

  通過電子病歷收集患者的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潛在的危險因素,包括患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手術類型,術前使用抗生素劑量超標,術後使用抗生素超過24小時,術後使用多種抗生素等,並同時檢測白細胞計數變化是否和術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性腹瀉相關。

  而和並發症相關的指標包括:住院周期,入住ICU,是否進行胃腸道手術。

  共計有121例病例,117例患者關節置換術後出現腹瀉,平均年齡70歲,其中81例為初次全關節置換,40例為關節翻修術。在出現腹瀉病例中,有28例出現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檢測陽性,診斷後及時給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無患者出現嚴重並發症。

  經過統計學分析後發現,關節翻修術和術後長時間的抗生素使用是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容易感染的危險因素,及時給與有效抗生素治療後,患者症狀可完全控制,不會出現嚴重並發症(表1)。白細胞計數並不能准確反映感染的發生和治療好轉;而既往認為的年齡,BMI指數,ASA評分,Charlson殘疾評分等感染相關因子在研究中並沒有得到體現。

  表1:感染組和非感染組相關危險因素的比較

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是關節置換術後腹瀉的常見原因

  作者在文中討論中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處:1.研究性質為回顧性研究,證據強度較低;2.納入的研究人數較少,可能會造成結論的偏差;3.對術前即存在,或者術後回家後出現腹瀉的患者,該研究並沒有統計在內。

  盡管有上述各種不足,本文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即臨床中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在關節置換術後發生腹瀉的患者中並不少見,其中較為重要的原因是術後抗生素的濫用,為此,有必要規范關節置換術後抗生素的使用。而對有腹瀉的患者需即刻檢查艱難梭狀芽胞桿菌相關指標,一旦診斷結果陽性,立即進行針對性抗生素治療(甲硝唑和萬古霉素)可以有效的降低嚴重並發症的發生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