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廣州的周女士從事文案工作,有著近10年的頭痛史,頻頻發作的頭痛讓她苦惱不堪。近來,病情更加嚴重,失眠、耳鳴的症狀也跟著來了。有醫生診斷為緊張性頭痛,服藥治療半年無好轉。朋友建議她檢查頸椎。但她覺得只是頭痛,怎麼會是頸椎病呢?專家表示,最後拍片顯示周女士頸部有骨質增生和頸2-3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她的頭痛也由此產生,這是長期伏案工作落下的毛病,也是很多白領的通病。辦公室“坐班族”居多,久而久之便會引起頸椎勞損、肌肉緊張、神經病變,繼而引發上肢、肘、肩、背部的酸脹疼麻感,最後發展為頸源性頭痛。
什麼是頸源性頭痛? 專家介紹,頸源性頭痛的特點是,疼痛首先發生在頸部,逐漸擴散至同側枕部、額頭、太陽穴及眼眶,無搏動性。發作前無明顯先兆症狀,時輕時重,疼痛一般是間歇性發作的鈍痛,每次疼痛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 頸源性頭痛多發生在50歲左右的人群,近年來發病漸趨年輕化。長時間的低頭作業或工作,可造成頸部筋膜處於異常緊張狀態,使得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肌肉僵硬,長期下去可使筋膜攣縮,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症,從而引發頭痛、頸部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