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的現象。並且很多人都容易在治療骨質疏松的時候出現一些保健誤區。並且,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比較注重養生保健,經常自己隨便吃藥治療一些病症。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治療骨質疏松的誤區有哪些。
治療骨質疏松的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骨質疏松
許多老年人在治療骨質疏松的時候錯誤地以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松,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人體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就開始骨量丟失,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在絕經後1—10年,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並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愈骨質疏松。
誤區二: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在養生保健的時候總覺得鈣片是一個好的保健品。認為鈣補的越多,吸收的也就越多,對身體就越好。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並發症,危害老人健康。
誤區三:藥物補鈣比食物補鈣好
有很多老人在補鈣的時候認為藥物補鈣比食物補鈣更快捷而忽視食物補鈣。其實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量,而且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不會引起血鈣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