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誤區 >> 頸椎病不等於頸椎有毛病

頸椎病不等於頸椎有毛病

   九成年輕病人頸椎“正常”

    臨床數據表明,在20~35歲的年輕病人中,除5%的病人是病理性表現外,近90%的年輕病人的X光影像學結果和他們表現出來的嚴重疼痛症狀“對不上號”,而在35~45歲的病人中,也有三四成病人存在這種狀況。     莫非引發頸椎病的“元凶”不是頸椎?這些存在嚴重症狀的病人往往本身的頸椎曲線、頸椎椎骨都未見明顯異常。而那些上了年紀的患者,頸椎由於衰老開始出現一些退變的骨性化表現,比如鈣沉積等,可他們的發病症狀反倒沒有年輕人來得那麼強烈。   頸椎病不等於頸椎有毛病     為什麼病狀與影像學不同步呢?人體有七塊頸椎骨,和下方的胸椎腰椎相比,這些頸椎骨有著自身特異性,它的小關節機構幾乎是冠狀面的,這樣就能保證頭頸在60度至70度的幅度內靈活轉動。但是,在七塊頸椎椎骨的周圍還附著眾多軟組織,一般而言,人體頸部共有40余條肌肉,呈現大大小小、前後和淺中深不同的分布,其中又以頸後部分布為主。     如果對比一個人20年前後頸椎X光片的變化,基本上,七塊頸椎骨的大小、前後結構一般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同等條件下,如果對比一個20年前後肌肉功能的變化,可以肯定的是,試驗者至少1/3的頸肌功能會發生退變。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使用最多的還是肌肉,它能帶動椎骨進行轉動。     “橡皮筋”長期緊繃導致頸椎病     寶寶剛出生時,脊椎呈C形,之後才會慢慢變直。一般在寶寶三個月大時就可以抬頭仰脖子,這是頸後的伸肌在發生作用。此時,頭顱被左右一組肌肉“橡皮筋”拉住,在活絡轉動的同時,既滿足了生理功能又保護了脊柱。當我們的頭頸正常放松直立時,頸後的伸肌仍然在“默默無聞”地工作,人這一生,從嬰兒學會抬頭的那一刻起,頸後的伸肌就一直在用勁。   頸椎病不等於頸椎有毛病     起初,當人們感覺頸部疲勞的時候,稍加休息,酸痛情況就可以得到緩解,因為這時的“橡皮筋”還處在松弛有度的階段。但是,倘若哪天過度使用了“橡皮筋”,一不小心把橡皮筋繃得過“緊”,就會使頸椎受到一些慢性損傷,發生退行性改變,久而久之失去彈性。     頸椎病往往是因為人們對於頸部肌肉維護、保養不當,從而產生勞損,導致頸椎退變的加重。原來頸椎病不是“骨”出問題,而是“筋”出問題,這裡的“筋”包括肌肉、韌帶、腱膜等。     頸部經筋病變是頸椎病發病的關鍵致病因素之一,“筋骨失衡,以筋為先”因此緩解脖子疼要“先治筋、後調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