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非常適合運動的季節,到戶外爬山跑步的人多了起來,門診中的擦傷、扭傷等病患也相應增多。特別是扭傷,是最被人們所誤解的一項,容易造成傷上加傷。
近五十歲的呂阿姨在跳廣場舞時腳“崴”了一下,當時覺得疼得不厲害,也能正常走路,就自己貼膏藥,直到整個腳腫得像饅頭一樣,腳趾都出現了烏黑色才到醫院檢查,拍片顯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像呂阿姨的症狀非常典型。不少患者也會存在認識誤區,認為腳部紅腫就是崴了一下,不值得擔心。扭傷和骨折都會出現紅腫,但是程度不一樣,如普通扭傷,往往只是毛細血管破裂,紅腫程度不大,而骨折則紅腫程度遠大於扭傷,通常會表現為如饅頭發酵般的紅腫。還有不少人認為骨頭斷了才是骨折,有些斷裂往往表面看不出有異樣,走路也能勉強,但是錯過最佳治療期,最終使骨折處慢慢分開,甚至造成完全錯位,結果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造成終身殘廢。
如何判斷扭傷還是骨折?
一般說來,外傷後是否發生骨折,可從傷後症狀及功能障礙兩方面加以分析。如果受傷處劇烈疼痛,局部腫脹明顯,有嚴重的皮下瘀血、青紫、出現外觀畸形時,發生骨折的可能性較大。功能障礙方面,當傷其手臂時,如手的握力差,甚至無法提起東西;下肢受傷後則不能站立或行走;腰部骨折後只能平臥而不能坐位。均應考慮已發生骨折。中國醫學健康網
采用簡單的叩擊法也有助判斷。如上肢骨折,可用另一手掌輕輕拍擊受傷的手掌,若傷處疼痛明顯,則骨折可能就大;是下肢受傷,可用拳輕叩足跟,傷處疼痛,極可能是骨折。
應注意的是,老年人因骨質疏松,有時在外力作用很小的情況下也容易骨折,加之老年人痛覺神經不太敏感,這就使得老人骨折後疼痛不會太明顯或症狀會明顯滯後。所以,老年人一旦發生摔跌傷或外物撞擊,都應引起重視,必要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