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腰椎管狹窄症怎麼鑒別?

腰椎管狹窄症怎麼鑒別?

  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40~60歲以上,從事體力勞動者多見,男性略多於女性。典型的臨床症狀有以下兩點:

  ◎緩發性持續性的下腰和腿痛。臨床可見有單純腰痛者,也有單純腿痛的,也有腰腿同時疼痛者。下肢痛有單側也有雙側,如腰腿同時疼痛,則腰痛多見於發病早期,逐步顯示腿痛,至晚期出現馬尾神經受壓之外,同時神經根受壓出現坐骨神經痛;其腰腿痛特點多顯於站位或走路過久,若躺下或蹲位及騎自行車時,疼痛多自行消失。局部多呈現酸脹疼痛,沒有固定壓痛點,常強迫於前屈位姿勢,後伸時腰痛如重。

  ◎間歇性跛行。為腰椎管狹窄症最突出的症狀,也是診斷本病最重要的依據。80%以上患者有此症狀,多在走路和鍛煉後,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疼痛等,越走症狀越嚴重,被迫下蹲位休息,症狀馬上緩解,繼續行走則出現同樣症狀。

  臨床檢查可采用影像學檢查,如腰椎X光片、CT或核磁共振結合基本可確診。

腰椎管狹窄症怎麼鑒別?

  腰椎管狹窄症與類似疾病的鑒別: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此病多見於糖尿病患者。病人雖有下肢麻木、酸脹、疼痛和間歇性跛行,但足背動脈和胫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後期可產生肢體的遠端潰瘍或壞死。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其足背、胫後動脈的搏動是正常的,肢體末端不會出現壞死。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多見於青壯年,30歲左右,起病急,有反復發作,時好時壞的病史,腰痛合並放射性腿痛,腹壓增加(如用力排便、咳嗽或打噴嚏)時可由下肢串痛至腰部。而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40歲以上,發病緩慢,明顯症狀是間歇性跛行,腹壓增高時無下肢串痛,彎腰時症狀減輕,且臨床患者主訴重,體征檢查輕是本症特點。病人應到醫院做腰椎的核磁共振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再決定治療方案。

  腰椎管狹窄症病因復雜,其臨床表現和體征也不相同,病程有長有短,病情有輕有重,所以在治療上必須分輕重緩急,辨證施治,對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通常先采用非手術療法,中醫的中藥內外治及針灸等療法為首選,常可收到較好療效。

  ◎內服中藥。腰椎管狹窄症在中醫屬於痺證范疇,主要由腎氣不足,勞損久傷或外邪侵襲,以致風寒濕邪瘀阻於內,氣血不行,經脈不通,故而疼痛,在治療上宜以祛寒除濕、補腎活血、理氣通絡為主,辨證內服中藥,協助其他綜合治療可收到明顯效果。

  ◎針灸治療。這是治療腰腿痛的首選方法,再配上脈沖治療的刺激,使病人很輕松的取得很好療效。

  ◎中藥外敷和中藥熏蒸。采用中藥的疏經通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的原理,配合以上方法可有顯效。

  ◎手法治療。可采用輕手法予以點、按、揉、滾、推等手法,手以舒筋活血,禁用旋扳手法,有腰椎滑脫的病人不宜手法治療。

  經保守治療無效,病程較長,而且症狀逐步加重,行動困難,間歇性跛行明顯,會陰部麻木,二便失禁,影響工作和生活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