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質疏松症的定義
骨質疏松症是一種疾病,特征:骨量下降、以及由於骨量下降而導致的非創傷性骨折。定義:原發性骨質疏松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
二、臨床表現
1、腰背酸痛是骨質疏松患者的最常見症狀。初期,活動時出現腰背痛,此後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胸、腰椎骨出現新鮮壓縮性骨折時,腰背部疼痛劇烈。有時,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
2、身材縮短,駝背是繼腰背酸痛後的又一重要臨床表現。身材縮短,主要是由於椎體壓縮和駝背所致,坐高與身高的比例縮小,是骨質疏松症的特點之一。2、身材縮短,駝背是繼腰背酸痛後的又一重要臨床表現。身材縮短,主要是由於椎體壓縮和駝背所致,坐高與身高的比例縮小,是骨質疏松症的特點之一。
3、骨折是骨質疏松症主要後果。骨質疏松症發生骨折的特點:在日常活動中,即使沒有明顯的較大外力作用,便可發生骨折骨折,發生部位比較固定,好發部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桡骨遠端骨折(Colles骨折),股骨頸及股骨轉子骨折。
三、診斷:骨密度測定(BMD)
金標准:雙能X線吸收法(DXA)。其他方法:單光子(SPA)、單能X線(SXA)、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CT)、超聲檢測,這些方法都是參考和不確定標准。
哪些人需要做骨密度測定
1、年齡:女65歲以上,男70歲以上。
2、女65、男70歲以下有一或多個危險因素:有脆性骨折史或(和)家族史的成年人、成年後性激素水平低下、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藥物史、X線攝片已有骨質疏松改變、接受骨質疏松治療進行療效監測。
四、骨質疏松的三級預防與基礎治療
骨質疏松症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和痛若,治療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別強調落實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等。盡量擺脫“危險因子”,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
2)二級預防: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注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松症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3)三級預防:對退行性骨質疏松症患者應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進骨形成(活性VitD),骨肽片等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活動,體療、理療心理、營養、補鈣、止痛、促進骨生長、遏制骨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骨質疏松藥物只能使變細的骨小梁增粗,穿孔得以修復,但尚不能使已經斷裂的骨小梁再連接,即已經破壞的骨組織微結構不能完全修復,可見本病的預防比治療更為現實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