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寶寶可能得佝偻病 影響運動功能發育

寶寶可能得佝偻病 影響運動功能發育

  32歲的趙女士懷孕3個月。懷孕以來,每天出門回家都是老公車接車送,活動范圍僅限辦公室和家裡。上周孕檢,醫生叮囑她在孕期要多曬太陽,否則新生兒出現先天性佝偻病的可能性很大。趙女士為此感到後怕。

  專家提醒,很多准媽媽出門有車代步,怕曬抹防曬霜,缺乏戶外運動,也未進行營養檢測和補充,這些都易導致維生素D缺乏,寶寶患先天性佝偻病幾率增大。

  孕婦缺維生素D新生兒易得佝偻病

  提起佝偻病(俗稱軟骨病),人們總認為此病多發於嬰兒時期。其實不然,當孩子還在娘胎裡,就可能已患上佝偻病,新生兒佝偻病與妊娠期婦女未適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有關。如果懷孕期間母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准媽媽可能發生骨質疏松,也就會影響到胎兒的骨骼發育而導致先天性佝偻病。因此,預防佝偻病應從胎兒期做起。

  為什麼胎兒會患佝偻病呢?寧醫大總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圍產內分泌門診專家雷晨介紹,這得從胎兒骨骼的發育談起。胎兒在第8~10周,長骨骨干開始骨化,這種骨化的進行,有賴於母體對鈣、磷和維生素D的攝取,尤其是在妊娠後半期,胎兒生長發育迅速,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求量也相對較高。如果此時母體內維生素D和鈣量不足,就可影響胎兒的骨骼發育而導致先天性佝偻病。

  此外,一些在妊娠期間戶外活動少,陽光照射不足,營養不良以及妊娠後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腳發麻和抽搐等低鈣症狀的孕婦,胎兒也易患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兒佝偻病的發生率高達50%,尤其是高齡產婦。”雷晨介紹。

  佝偻病影響運動功能發育

寶寶可能得佝偻病 影響運動功能發育

  佝偻病患兒常見症狀主要有多汗、夜驚、煩躁、哭鬧、枕突和各種骨骼的改變。孩子的頭形可呈方形,前額及後枕部變得比較突出,而且囟門加大,閉合延遲。在胸部兩側,肋骨中間的骨骺部變得膨大,而且兩側肋骨下緣向外翹起,即所謂的肋緣外翻。此外,還可出現雞胸,也就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向前突出,形狀好像雞的胸脯一樣。患兒在學走路前後,由於身體重力的作用,下肢可變成“O”形或“X”形腿,並且因此造成走路不穩或經常跌跤。

  佝偻病嚴重的孩子如果稍不注意,還往往容易發生病理行骨折。嚴重的佝偻病患兒運動功能的發育還可受到影響,會坐、站立及走路的時間都向後延遲;出牙的時間也比較晚。

  孕期要多曬太陽,每天至少1小時

  很多准媽媽都以為缺鈣就應直接補鈣,事實上要補鈣最關鍵的是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很好地幫助身體吸收鈣,如果身體內缺乏維生素D,額外補充鈣也難以吸收。我們常見的食物中,胡蘿卜、動物的肝髒等含有比較豐富的維生素D。

  雷晨建議,孕早、中、晚期均應進行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檢測,抽血就可以檢測出。如果發現孕婦維生素D水平低,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充,因為維生素D對媽媽、寶寶固然好處多,但是過量同樣危害不小。此外,從准備懷孕開始至整個孕期,准媽媽應該經常到戶外活動,每天保證至少1小時日曬時間。曬太陽應避免透過玻璃的照射,選擇陽光直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