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老年會有足跟痛的症狀,特別是在休息一段時間進行初次活動時,如清晨下地的第一步或由坐、臥位改為站立和行走時,足跟部出現劇痛,可一到醫院檢查,可又並無明顯的外傷史,專家表示,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通常因跟骨骨刺、足跟下脂肪墊發炎、足跟骨的骨膜發炎、跖筋膜炎導致,這種情況最多見於40歲至60歲的中老年人,體重較大的偏多。
10%的人一生中曾遭受過足跟痛
數據顯示,10%的人曾遭遇過足跟痛。足跟痛也叫跟痛症,主要是由於組織變性容易導致韌帶松弛,使跟骨的受力點發生變化,在新的受力點發生損傷和產生無菌性炎症時出現疼痛。專家表示足跟痛基本可以分為下三種症狀,不同症狀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
跟骨骨刺引起:
症狀表現:可在X光片中顯示,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部位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導致疼痛感產生。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輕重有關,與骨刺大小並無直接關系。
治療方式:可切除骨刺,但只有少數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遺留足跟痛。懷疑與長期牽拉刺激有關。
跖筋膜止點炎引起:
症狀表現:維持足弓的韌帶在腳後跟的止點處由於長期的站立或因扁平足等原因,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反復牽拉發生充血、滲出,時間長了以後部分發生骨質增生。
治療方式:首先改善站立行走的習慣,另外及時就醫檢查是否存在平足畸形,可以嘗試使用矯形鞋墊,必要的情況下需要用藥治療。
跟骨下脂肪墊炎引起:
症狀表現:足底脂肪墊萎縮使足跟緩沖震蕩、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局部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疼痛。
治療方法:休息,減輕負重和行走,多用熱水泡腳,注意穿著軟鞋,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口服或外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