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骨科訊息 >> 壞死容易發生在股骨頭的解剖力學原理

壞死容易發生在股骨頭的解剖力學原理

  股骨頭壞死常見於股骨頭、肱骨頭、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足、踝、腕部骨組織,臨床表現為單處,也可許多部分同時受損。約85%骨壞死病人都有症狀,主動活動時幾乎都有疼痛,2/3病人在休息時也感到疼痛,夜間疼痛者約占40%。髋關節和肩關節受累者,有2/3運動受到限制,膝關節受累者有1/4病人出現運動受限。

  骨壞死容易發生在股骨頭的解剖力學原理

  人體任何部分都可能發生骨壞死,僅就缺血性壞死已經發現40余處,而股骨頭壞死發生率最高,這主要由生物力學和解剖學方面的特點來決定的。因股骨頭為終末血管呈扇狀20~25支,在頭頸交界形成動、靜脈環,其來源於旋股內外動脈。

  (1)負重大。髋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支撐著整個軀干的重量,頭與臼之間壓力必然增大,長期保持著這種較大的壓力,不但容易造成結構上損傷,而且影響局部的血流循環。

  (2)剪力大。髋關節不同於其他負重關節那樣兩骨端關節力線垂直,股骨干與股骨頭頸之間形成132°的角,軀干的重力是由髋臼通過股骨頭,頸移行至股骨干,力線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頭頸所承受的生理壓力要比其他關節大得多。

  (3)活動范圍大。髋關節的活動范圍僅次於肩關節,伸展、內收、外展、旋轉等。能完成各軸向運動,損傷的機會也較多。

  (4)血供少。股骨頭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動脈環發出的外側支持帶和內側支持帶動脈,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當一支血管被阻斷而另一支不能及時代償時,即會造成股骨頭的供血障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