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要保持一個姿勢,神經系統的反饋與控制系統就在運作。首先,運動進行和停止後,關節與肌肉周圍的感受裝置,能夠識別身體所在的空間位置,並且根據這種位置信息,調整運動開始與終止的位置。其次,運動執行系統還在執行:兩組主要的肌肉還在工作,主動肌和拮抗肌共同保持著人體的姿勢。只是這時的大腦不再時刻發出運動的指令,或是忙於其他事務,或是休息。
通過前面的分析,你會發現姿勢不過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這個運動狀態同我們常說的“運動”的不同之處在於大腦不再關注當前運動的本身。
我們可以簡單地把人體的運動歸結為兩種:姿勢和運動。也可以說,人時刻處在從一個姿勢向另一個姿勢轉變的過程中,這個轉變的過程就是運動。
可以想象一下:清晨,我們從原本臥床的姿勢通過起床運動轉變為站立姿勢,站立姿勢再轉變為行走。到達辦公室後,通過坐下的動作,我們從站立姿勢轉變為坐姿。晚上下班時,坐姿通過站立動作轉變為站立姿勢,再通過行走運動等等,最終在入睡時轉變為臥姿。
姿勢這種運動狀態遠遠超過了人們日常所理解的“運動”,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在我們保持著身體的偏倚姿勢的過程中,除了相應的肌肉持續緊張之外,局部的小關節、肌腱、韌帶也在不斷地承受著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損傷。小損傷不斷重復著(累積性損傷),時間一長可就發病了。
臨床上醫生檢查到的椎間盤突出,只是這些病理改變的結果。醫學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和新型藥物被應用於臨床,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卻仍然不能徹底擺脫病痛的折磨。其根本原因是醫生只看到了病理改變的結果,並針對這個結果確定治療方案,但是對於這個結果產生的根源——重復性應力、累積性損傷——不良的姿勢卻沒有絲毫察覺。這樣的話,再多的治療、再先進的治療手段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下“生命在於運動”的含義,把“不動”的姿勢也歸結到運動當中。讓姿勢給我們帶來健康,而不是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