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骨科用藥 >> 談骨質疏松症用藥

談骨質疏松症用藥

  一直以來,我們對骨質疏松症的發病不重視、治療不規范,嚴重影響了許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日前,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制訂了《骨質疏松診治指南》,建立了骨質疏松症的診斷和治療規范。

  盡早采取正規治療,不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狀、延緩骨量丟失、增加骨密度,還可以間接減少發生骨折的危險。

  鈣劑和維生素D是基本用藥

  骨質疏松症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包括了基礎措施和藥物治療。在基礎措施中,包括加強飲食、注重運動、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防止跌倒等,還有重要的一項就是服用基本補充劑,即鈣劑和維生素D。

  適量增加鈣攝入,可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礦化。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每日攝入800毫克鈣,這是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骨骼健康的適宜劑量,如果飲食中鈣供給不足,可選用鈣劑補充。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毫克,但是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取鈣僅約400毫克,因此還應補充500毫克—600毫克,相當於2袋牛奶提供的鈣量。

  維生素D缺乏時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的吸收,從而引起或者加重骨質疏松。適量維生素D有利於鈣在胃腸道的吸收。而且,維生素D還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從而降低跌倒的危險、降低骨折的風險。

  成人每日攝入維生素D應大於200單位,年輕人因為經常曬太陽,做運動,所以不一定要補充。老年人因缺乏日照、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故推薦劑量為400單位—800單位/天。使用期間應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酌情調整劑量。

  抗骨吸收藥物只需用一種

談骨質疏松症用藥

  如果患者已有骨質疏松,或者已有骨量減少並伴有骨質疏松症的危險因素,或者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只補充鈣和維生素D就顯然不夠了,應該開始服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包括抗骨吸收藥物,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物等。

  抗骨吸收藥物,主要有4類,使用時應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發病因素、合並症狀及禁忌症,選擇其中一種。

  雙膦酸鹽類,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轉化。研究表明,阿侖膦酸鹽可明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顯著降低這些部位發生骨折的危險。有極少數病人服用後發生藥物反流或食道潰瘍,因此,為盡快將藥物送至胃部,降低對食道的刺激,應在早晨空腹,以200毫升清水送服;用藥後30分鐘內不能進食,以免影響藥物吸收;30分鐘內不能平臥,以免增加食道不良事件。因此,有食管炎、活動性潰瘍,以及長期臥床的患者慎用;腎功能不好者禁用。

  降鈣素類,可抑制破骨細胞的生物活性、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降低骨質疏松患者的椎體骨折發生率。此類藥物的另一突出特點是能明顯緩解骨痛,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或骨骼變形所致的慢性疼痛有明顯效果,因而更適合有疼痛症狀的骨質疏松症患者。包括噴鼻劑和注射劑兩種,使用時無明顯禁忌,偶有過敏現象。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只用於女性患者,能有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轉換,是預防和治療絕經後骨質疏松症的有效藥物。其特點是選擇性地作用於雌激素的靶器官,對乳房和子宮內膜無不良作用,故不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少數患者服藥期間會出現潮熱等更年期症狀,並有輕度增加靜脈栓塞的危險性,因此潮熱症狀明顯的圍絕經期婦女、有靜脈栓塞病史,以及有血栓傾向者禁用。

  雌激素類,只適用於女性患者,能抑制骨轉換、阻止骨丟失。臨床研究已充分證明,雌激素能降低骨質疏松症患者骨折的發生危險。尤其適用於有更年期症狀的女性患者。有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的患者、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活動性肝病和結締組織病患者禁止使用,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雌激素依賴性疾病的患者慎用。

  促骨形成藥應小劑量用

  促進骨形成的藥物主要指甲狀旁腺激素,用於嚴重的老年骨質疏松症患者。該藥小劑量使用時,有促進骨形成的作用,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但是大劑量使用時,反而會對骨不利。因此,使用劑量不宜過大,治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18個月。治療嚴重骨質疏松時,可首先使用促進骨形成的藥物,以後改用抑制骨吸收的藥物。用藥期間要注意監測血鈣水平,防止高鈣血症的發生。但是此類藥物目前市場上還比較少。

  氟化鈉也具有一定的促進骨形成的作用,但同時會增加骨骼的脆度,容易引起骨折。

  適當劑量的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對增加骨密度有益;還能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而普通維生素D,需通過肝、腎活化後,才能發揮作用,老年人往往肝、腎功能減弱,因此更適宜選用活性維生素D。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