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關節炎的症狀非常多樣,主要出現受累關節發紅、腫、熱、痛與功能障礙,身體檢查可以觀察到病變關節出現異常現象,像是關節局部皮膚發紅和溫度發生變化、周圍軟組織發腫發漲、關節腔積水、用手指按病人的關節局部可產生疼痛現象,如果嚴重的會有關節畸形、關節活動范圍變小等。
其他臨床現象還有肌肉酸痛、面部紅斑、無力、發熱、尿路刺激、咽痛、復發性口腔潰瘍、腹瀉、眼口干燥,有的甚至會出現貧血、腎發炎、漿膜發炎等,這些現象可以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出現,這些現象為醫生判斷疾病的重要證據。
關節炎患者吃鎮痛藥需注意
關節炎與胃腸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密切相關。“中國關節炎患者胃腸道危險因素調查”終期數據日前發布,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關節炎患者有胃腸道風險,同時使用鎮痛藥可能令這一狀況雪上加霜。
全球范圍內消化道潰瘍的患者中29%的住院和25-36.2%死亡與應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NSAIDs)相關。而關節炎患者大多長期服用鎮痛藥,因此NSAIDs藥物是關節炎乃至所有疼痛人群胃腸道安全最主要的隱患之一。
9類人群需倍加關注胃腸道安全。引起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潰瘍、出血、穿孔)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齡(≥60歲)、消化道潰瘍史、使用抗凝劑、使用非選擇性NSAIDs、使用糖皮質激素、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吸煙及酗酒等。
中國關節炎患者排在前四位的危險因素分別是NSAIDs用藥史(占被調研患者的63.29%)、吸煙(40.43%)、高齡(31.14%)和使用糖皮質激素(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