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是以累及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韌帶、神經等部位,以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因其與自身免疫有關,多數疾病纏綿難愈,有的患者需終身服藥治療。目前尚無根治此類疾病的藥物,西醫治療主要為非甾抗炎藥、免疫抑制劑及激素,其長期用藥的副作用與其治療作用一樣不應被忽視。中醫中藥在風濕病的治療上日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蘊藏著極大的潛力。
1.辨證論治,整體調節
中醫治療疾病的的最大特點是辨證論治,整體調節。對於風濕病患者來說,根據病人當前的主要臨床表現,首先辨別其病性,是虛實寒熱,如屬實證,當辨明是風痺、寒痺、熱痺、抑或濕痺?如體質偏虛,當判斷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肝腎虧虛,抑或脾腎虧虛?繼而綜合辨證,整體調節。如外有風寒濕邪阻滯經絡關節,內有氣血虧虛,肝腎不足見腰膝冷痛、關節肌肉重著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氣血虧虛、寒滯經脈見四肢關節冷痛、面色少華者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陰虛夾濕熱者,用左歸飲合四妙散;陽虛夾寒濕者,用金匮腎氣丸加味等等。辨證論治、整體調節的治療方法,既抓住疾病的本質,又重視疾病的表象,注重標本同治,邪正兼顧,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能迅速減輕症狀,有效減緩疾病進程
許多患者早期階段可能局限於關節疼痛、腰痛、身痛等幾個症狀,化驗指標正常或輕度異常,沒達到某些風濕病的診斷標准,西藥選擇治療有困難時,可選擇中藥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減輕病人痛苦。已確診的慢性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可根據病情采取以中醫藥辨證論治為主的治療原則,分別采用疏風祛濕、溫經散寒、溫寒祛濕、清熱涼血、活血通絡、補腎壯骨等不同治療方法。或散風寒於外,或清熱除濕於內,或活血以祛瘀,或溫經以通絡,邪去絡通,“通則不痛”,故能迅速減輕患者痛苦。研究表明,臨床常用祛風除濕類中藥,大多具有與西藥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同樣的抗炎鎮痛作用,其減輕患者臨床症狀之力雖稍遜於西藥,但副作用很少,臨床可結合辨證酌情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