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

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

  早期恢復的過程在數天到6個月內;其後的2年左右患者也可以有進一步恢復的機會。出現遠端肢體的早期活動,例如腳趾的主動活動,往往預示良好的恢復潛力。痙攣的運動對預後沒有價值。癱瘓部位有感覺者,運動功能恢復的機會較大。感覺正常的部位,運動能力恢復的可能性超過50%。積極功能鍛煉為1%的希望而做出100%的努力。即使病史很長,但只要經過康復訓練,就一定有巨大的潛力。

  一、康復治療的具體內容

  (1)物理治療:包括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協調訓練;體位和轉移訓練;減重、減負重訓練;站立和步行訓練、輪椅訓練;理療、肌電生物反饋治療等等。

  (2)作業治療: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娛樂和工作訓練等。

  (3)矯形器的應用:包括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等等,還有上肢矯形器。

  (4)心理治療:包括一些心理疏導,還有生物反饋治療。

  二、康復訓練分期

  (一)急性不穩定期(損傷後或脊柱脊髓術後~4周)

  1.呼吸功能訓練

  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損傷)和腹式呼吸(頸段損傷)訓練;體位排痰訓練和胸廓被動運動訓練。每日2次,適度壓迫胸骨使肋骨活動,防止肋椎關節或肋橫關節粘連。有肋骨骨折等胸部損傷者禁用。

  2.膀胱功能訓練

  在急救階段,因難以控制入量,多應用留置尿管。在停止靜脈補液之後,應開始間歇導尿(每日4次)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訓練。

  3.全身關節訓練(良好的肢位擺放)

  頸椎不穩定者肩關節外展不應超過90°,胸腰椎不穩定者髋關節屈曲不宜超過90°,超過上述角度可能會對脊柱脊髓造成二次損傷。當患者處於臥床期或頸椎牽引時,在醫生未下處方前不得進行脊拄的旋轉、屈曲、伸展等運動。

  4.肌力增強訓練

  原則上所有能主動運動並且不影響骨折穩定性的肌肉都應當運動,使急性期不發生肌肉萎縮或肌力下降。

  5.血液循環、自主神經功能適應性訓練

  包括由仰臥至坐起,由床邊坐至坐輪椅,向傾斜床過渡等訓練。

  6.心理康復

  應給傷員以溫暖,鼓勵他們克服依賴心理,完成各種訓練任務,早日達到康復的目標。鼓勵傷員將喜、怒、哀、樂表現出來,讓他們內心深處的痛苦得以宣洩,從而幫助他們很好地完成康復治療。

  7.預防深靜脈血栓、壓瘡的訓練和處理

  2小時間隔軸向翻身等。

  (二)急性穩定期(4~12周左右)

  在此時期,持續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內容:

  1.四肢癱

  可以做一些站立訓練,通過電動的起立床、輔助器具或者治療師對他進行幫助完成體位的變換或者移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如洗漱、進食;脊椎的訓練,就要考慮用一些頸圍,避免頸部過度活動;膀胱訓練可以做一些清潔導尿,定時定量飲水和定時排尿;反射性膀胱訓練。

  2.截癱

  在四肢癱訓練項目基礎上增加輔助站立和殘存肌力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對於脊柱穩定性良好,或者增加堅強的外固定,並在嚴密監護的情況下,可以由有經驗的治療師指導患者開始借助重心移動式步行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或踝足矯形器等進行步行訓練。

  (三)慢性期(12周以後)

  各類型脊髓損傷都應在繼續急性期康復內容基礎上,加強步行能力、輪椅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加強心理康復,以及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為目的的各種教育、培訓。另外,康復實施形式是在康復醫師的策劃、組織、總體評估下,由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心理康復師、假肢與矯形器師等協調完成。並定期召開工作組會診,評估療效,微調康復內容。沒有專業人員條件時可轉到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或暫時由醫務人員經專業人員指導後進行。急性期訓練應配帶圍領、腰圍等保護性支具。慢性期的各種訓練應以鞏固療效為目的,強度、內容因人而異。

脊髓損傷的康復訓練

  三、脊髓損傷常見的康復訓練內容和方法

  1.翻身訓練

  對脊髓完全性損傷的肢體癱瘓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適用。目的是為了:

  (1)防止身體局部受壓時間過長而造成壓瘡;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動能力。

  2.坐起訓練

  適用對象同翻身訓練。目的是為了:

  (1)提高日常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進食、穿脫衣物及學習等活動;

  (2)為進一步訓練打好基礎。

  3.坐位平衡訓練

  適用對象同翻身訓練,目的同坐起訓練。具體方法:

  (1)患者坐位,雙腿伸直;

  (2)雙手緩緩向上抬起,然後放下,反復進行抬放活動,並逐漸延長抬起的時間。

  4.支撐減壓和移動訓練

  對頸7~胸2完全損傷、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適用。目的是為了:

  (1)增加兩上肢的支撐力;

  (2)減少體重對身體局部的壓迫,以免發生褥瘡;

  (3)提高在床上移動身體的能力。

  具體方法:①向前方移動訓練;患者坐於床上,雙腿伸直,雙手放在身後支撐床面;雙手用力支撐臀部抬離床面並向前移動。

  ②向側方移動訓練:患者坐於床上,雙腿伸直,雙手在身體兩側支撐床面;雙手用力支撐,臀部抬離床面並向一側移動。

  5.轉移訓練

  對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癱患者適用。目的是為了:

  (1)完成床與輪椅之間的轉移,為使用輪椅創造條件;

  (2)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

  具體方法:①輔助轉移訓練(由輪椅轉移到床上):訓練者面對患者,雙膝抵住患者雙膝;患者一手扶住訓練者肩部,另一於自然下垂;訓練者雙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將患者托起;幫助患者緩慢轉移到床上。

  ②向前方轉移訓練(由輪椅轉移到床上):輪椅正對床邊,閘住輪椅;患者將雙腿放到床上;患者雙手扶輪椅扶手,用力支撐,將臀部從輪椅前方移到床上。

  ③向側方轉移訓練;輪椅斜對床,成45度角,閘住輪椅;患者一手撐床,另一手撐輪椅外側扶手,使臀部離開輪椅而轉移到床上。

  6.站立訓練

  (1)站起訓練

  訓練者面對患者,雙腿分開站立,雙手扶在患者腋下,並用力向上托舉;患者下肢配戴矯形器,身體前傾,用力支撐雙拐站起。

  (2)平行槓內站立訓練

  患者下肢配戴矯形器,雙手握持平行槓站立(家庭中可用欄桿等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代替);訓練者一手扶住患者髋部,另一手扶住患者胸部;患者挺胸站直,站立時間逐漸延長,每次站立20-30分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